第112章

村口烫头年师傅 郑三 903 字 3个月前

年玥感觉到陌生男人的靠近,一时忽然拱起了背来,她将那盆花苗一把抱进怀里,然后抬起头,十分警惕的看向了身旁的白玄宁。

白玄宁被年玥的反应弄得有些惊讶。

他倒不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只是诧异于年玥看起来不怎么成熟的神志,他将视线沉默的放在年玥脸上扫了一圈,而后直起身子,开口说到:“这位施主气堵血滞,不是长寿之像。”

老太太即便没上过学,这话她却是听懂了,抬手把人往后一推,跟被戳了伤口似的,张嘴便骂起来:“好你个臭道士,敢偷偷生儿子,还敢出来张嘴胡说八道。”

白玄宁被老太太推得退开半步,即便再是冷静的人,此时也有了气性,转身便准备离开。

年晓泉站在一旁,刚想开口解释两句,没想此时坐在轮椅上的年玥又忽的重新抬起了头来,她将视线放在白玄宁的背后,歪了歪脑袋,一声不吭地抬起手来,从手里拿出一块糖,递到了白玄宁的身边,轻声问到:“你也喜欢兰花吗?”

兰花在平常并不少见,但现在这个时节,能开出花来的不多,年玥即便精心照养,在小前村里,也只有一两株还开着。

但白玄宁的寮云观不一样,他那里有一大片建兰,这个时候,正满满当当的开着整座后山。他平时擦着晨露路过,身上难免也就沾染了许多那花的味道,普通人闻着,或许只觉清清淡淡一缕,但在年玥这里,却像是得到了什么珍爱的宝贝似的。

年晓泉看着自己母亲的动作,一时脸上神情有些微微愣住。

她记得,上一次年玥主动送糖的人,还是前年那个姓文的扶贫办副主任。

文副主任是老牌大学生,因为做事低调,不爱官场上的阿谀奉承,惹了事,便被上头一贬再贬,从省里调到迁城,再从迁城调到了茗桥镇上。

他是那些年里,唯一会亲自到乡间走走的“大官”,他对于乡村田间许多妇女的遭遇,总会表现得很痛心。

去年,年晓泉独自进城的时候,文副主任正好也被调走,据说是去了南方的城市,小前村的大婶大妈们为此落了不少泪,临走前,年玥也伸手给了他一颗糖,她或许也知道,这位和其他男人不一样的“大官”,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年晓泉于是蹲下身子,脸上有了些许动容,像是哄孩子似的,告诉年玥:“妈妈,这是白宴的爸爸,他不是官,可能也不爱吃糖。”

她话音刚落,年玥手里的糖就被白玄宁接了过去。

白玄宁此时低头看着手里的糖纸,像是第一次看见包装这样简陋也能被称之为糖果的东西,他将它放在手掌心里左右滚了一滚,等那褶皱的糖纸略微散开,才转过身来,又一次开了口,问:“你…想不想跟我住到山里去?”

他这话说出口后,不仅是年晓泉,就连一旁站着的白宴和林莫之都有些惊在原地。

他们对白玄宁这一句话倒是没有做出太多关于男女之情的解读。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白玄宁是一个不懂得情/爱的人。当年白宴的母亲邵一萍、整个潭城最为出名的大家美人,在嫁给白玄宁之后,都是白家老爷子拿上吊逼着白玄宁才草草同了房。

于是林莫之此时率先缓过神来,咳嗽一声,走上去说到:“年小姐的妈妈怎么能跟您到山里去,不方便。”

白玄宁此时转过头来,脸上像是带着些格外的不解,皱眉答道:“我那里自然是有女观给她住的,她与其在这种地方消磨生命,不如进山跟我师姐她们研习道法,兴许还能活得长久一些。”

他这话说完,林莫之下意识的松一口气。

那边原本态度十分坚决的老太太此刻突然开口说话了,问道:“你是说,让我家玥儿出家?”

白玄宁一早见识过身边这位老太太的蛮不讲理,此时见她竟然能正常说话,于是便也愿意回她一句:“出不出家自有缘法,并不是跟着我进了山就是出家。我这么提议,无非是看她身体实在亏空的厉害,不该再在这里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说完,他拉了拉自己的道服,又低头加了一句:“再者,我那里,也的确需要一个懂得花草的人。”

老太太听完白玄宁的话,难得开始认真打量起眼前的年轻人来,在她看来,白玄宁模样长得过分出挑,实在不像是个正经出家人,但他却也不像是酒肉之徒,身上甚至还隐隐带着些高人的气质,老太太于是思考许久,把年晓泉从地上拉起来,转身进了旁边的卧室,一脸认真地质问:“幺幺,你老实告诉我,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年晓泉手指抹了抹鼻尖,叹一口气回答:“他就是白家现在的家主啊,白宴的亲爹。白宴跟我说,他这个亲爹小时候身体不大好,一直被养在道观里,后来长大了,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所以就没真还俗,现在自己在全国各地修了不少道观,每年这里走走,那里住住,一直这么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