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学祥在生活中本身就是个很喜欢古典文化的人,而为了确切了解他的情况,苏韵在来之前还特意去了唐人街的影碟店,购买了他的一部分古装电影录像带来细看过。

至于为什么不让大哥或者二哥直接去赵氏片库里,调配更高清更完整的片源寄给她,原因无他:李学祥所拍的“古装电影”,大部分都是有那么点颜色的风月片……

虽然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就凭那两个亲哥之前的护崽做派,苏韵便也不好让他们再为此而跳脚,只能是自己出钱去买了。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李学祥真真是靠风月类起家的三大导演之一,要剧情有剧情要思想有思想,而那些光影和运镜等其它寻常人不会注意的东西,更是让看出门道的苏韵连连惊叹。

在李学祥的古装电影里,那些通过旧时风物再现的朦胧意境渲染,电影中角色的服饰、每处的布景以及各种各样的道具,统统都是做到了让行内人拍案叫绝的程度。

名是为“男女风月”,实在写“人世风情”。

而李学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益求精的制作心态,正正就是可以弥补她创意虽有、细节却稍微欠缺的不足之处。

在苏韵的未来计划里,这一次在首都遇到的两个人,都必须得擒获到手。

第349章 对症下诱

甩出去这么一个“电影拍摄资金不用愁”的甜枣, 再加上应诺下的未来历史题材系列电影之后,苏韵就能明显地看到,李学祥的神色有了些许变化。

毫无疑问的, 他是有所意动了。

不过这不能怪到意志力不够坚定这一层去, 而是因为苏韵——她给的实在太多了……

按照苏韵的历史记录, 她的片子大多数就都是合拍片的级别,是要进入好莱坞市场、也是能进入好莱坞市场的那种。

因此,深知本土港片那能省就省的风格,是很难混得进好莱坞电影制作级别里头的赵日赋, 给苏韵组建剧组开的银码就都大得惊人:打着的就是大制作赚大钱的心思, 和他当年毅然投进接近一年港片拍摄资金差不多的数额, 放到《银翼杀手》里头一样豪气。

所以说,虽然抠和能省就省是赵氏、特别是赵日赋的常态, 但赵氏一旦狠得下心去的话, 就连好莱坞也是都要称它一句人傻钱多……

例如当年错失吕少龙后,赵日赋就曾经想抛出200万港币的天价,把接连创造票房奇迹的吕少龙从佳和挖回来——当时那个年份, 吕少龙的身价仅仅是2万出头,拍佳和的片子为了电影自由度,还给打了个折, 两部片子才收1万5的片酬……

若不是那时的邹运华火急火燎地推出吕少龙迫切需求的卫星公司对策,让吕少龙为了电影制作的自由度而狠心舍弃天价片酬, 说不定, 赵氏此举就直接狙击掉佳和在七十年代时的辉煌期。

毕竟,无论当年的佳和还是现在的佳和, 其底蕴都是承受不住大亏本的冲击。

也就是赵氏能扛下《银翼杀手》这部只赚了点口碑、其余情况都一副扑妈不认样子的世纪巨坑。

不过, 有失必有得, 接连错失吕少龙、苏韵又总是投资投歪的赵氏,终于是在七十年代末期舍弃了成见,用近乎“政治庇护”的条件交换方式,去重新挖掘起了苏韵这个沉寂多时的票房风暴。

而自从苏韵这个能最大程度把控住中西融合风格的特别制作顾问一上手,赵氏出品的合拍片立刻就咸鱼翻身扭亏为盈,北美票房市场那“小赚”的一笔换算成港币来看,乃是香江电影单片票房除其之外的另外几位加起来,都够不到的数字。

有着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票房市场的加成,苏韵即使偶尔回归香江拍港产片,所能拿到的投资金额基本也是能多富裕就尽量多富裕——这个情况的造成,一是因为苏韵是赵氏的真·自己人,二则是苏韵自己也有钱,要是薅不到赵氏的羊毛,她自己凑凑也是能拿出一部在香江绝对称得上是大制作、在好莱坞也能称得上是中等级别的电影拍摄资金。

“你真的不太像赵老板,倒是有点像陆老板。”这般的爽快利落姿态,李学祥自然也就是想起了当年,那个支持他出走赵氏的陆氏集团大老板陆云途,就是这样的财大气粗。

“我爸爸是白手起家的一代,而陆老板是功成名就的二代,出手自然是不一样的。”苏韵微笑着回应了一句,“而赵氏现在虽然还比不上陆氏,但我的心境和眼界,亦是更接近于作为二代的人的。”

“有意思。”听得苏韵这样解释,李学祥忍不住颔首表示赞同:确实,白手起家的一代总是会习惯性地“能省就省”,而从小就不缺钱财这种俗物的二代,则是有着无穷底气的“有多大就搞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