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就从“突破”这个层面说,梅妍霜前面有着她这个先例,路是要比由零开始打破禁锢的张榷嵘好走不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有时总是难如登天;但在这之后的从一到二,大多数时候都要容易很多。

暗自在小本本上记下又一笔新增的“任务”,苏韵抬眼看看日历时间,已然是炎夏将至。

夏日在人们的印象和记忆里,似乎总是带着生机勃勃的热量和冲劲,不过今年夏天的开始,却是隐隐可见来自于“黑暗”的凉意。

《蝙蝠侠:黑暗骑士》定在6月底上映,在此前的试映和点映里,所获得的评价颇有两极分化的味道:有人认为这部电影这种风格更偏黑暗的故事线络,和六十年代那部很受欢迎的真人电视剧的喜剧类型完全相反,因此观众极有可能不买账,继而将会令这部花了大成本的电影成为惨不忍睹的扑街大作……

也有人认为,这种更偏向黑暗的风格,和古早漫画设定更为神似,是一种和电视剧走了不同道路的新类型改编风格,同时也更符合曾经看过电视剧的观众群体如今的年龄阶层,从而极有可能会开创出漫改电影的新时代。

但不管这些看好或者唱衰的派别怎么说,在越拍越失水准的《超人》真人版的映衬下,这一部《蝙蝠侠》是有着为数相当不少的亮点。

不论是质感极致的画面、流畅自如的运镜、环环相扣的故事还是酷炫无比的特效场面,都看得出苏韵完全没有敷衍了事,而是真的用了心去拍——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整部电影的创作观念都和从前成功过的先例不同。

这样一来,就需要赌一下观众群体对这种新创作风格的接受度。

当然了,争议虽然多不胜数连绵不断,但华纳肯定是不会舍得就这么把寄予厚望也花了大钱的大制作就这么塞回仓底的,相反,不管它上映后是好评如潮票房大爆还是恶评如潮票房大扑,最起码都是先上了看看,多少回点本,然后再看情况到底是加大力度还是及时止损……

别的不说,苏韵目前就笼络了一大批二次元人,而且参加过点映的大多都是对这部片子赞不绝口,靠着他们在圈子里的宣传,好歹也是有一点点票房基础了。

与此同时,圈子里的赞扬,也是随之滋生出一个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的问题:对这部电影大赞特赞的大多都是漫画迷,是不是……这部电影的观影门槛会比较高?

这可是电影制作的大忌!

即使北美地区是美漫的大本营,但作为漫画改编的电影,漫画粉丝的支持始终都是撑不起这种级别的投资成本的,而一部电影的大部分票房数据,都来自于那占据着大数的路人观众身上。

尤其是苏韵还剑走偏锋,不从故事的起源开始拍,而是像插叙一样,选取改编了一部分剧情,从没头没尾的中段着眼入手。

“这里是这么说的,你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让我能演蝙蝠侠……”渣兰乐呵呵地看着手里的报纸,被里面那些所谓的猜测逗得乐不可支,“他们说,你和我之间肯定有些非比寻常的关系……”

“不管是我对你还是你对我,总之我们的关系肯定不简单。”他把手里的一份报纸放下来,点了点上面的其中一段,“特别是这个,说你居然抛弃那些年轻俊美的青年演员而选择我这样的‘老家伙’,这当中绝对有问题……”

“我倒是也想从故事起源开始拍,但问题是你早就已经过了这个年龄啊!”再怎么高超的特效技术也是难以完美地令时光倒流,顶多就是一小部分片段用上,不可能全程给最重要的主角糊特效只为把他搞成小年轻的。

即使手握未来黑科技,苏韵自然也是不可能做到和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能抓住渣兰美貌的尾巴让他这个最契合的演员演上那么一两次蝙蝠侠,就已经算是她最后的努力了。

再说,她争取到的就只有一部电影的拍摄权,与其拍了个好开头给别人铺路,然后让《蝙蝠侠》像《超人》系列一样被压榨干净剩余价值……倒不如就是拍一段不需要头也不需要尾的优秀中段,使其成为独立的一个单元剧情。

反正“蝙蝠侠”这个角色的人气是有目共睹,哪怕人们不看漫画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会在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里,依稀知道蝙蝠侠是个生长于黑暗坚守着光明的英雄人物——观众一开始就分出正邪,那么整个故事就好讲述多了。

而《蝙蝠侠》的故事,本身就是可以截取适量的部分内容,改编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故事。

她也没有打造成完美艺术品的心思,纯粹就是让年华正逢的演员们,在最适合的时候将昔日的一个又一个纸片人角色,变成电影光影里面有血有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