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朕心里苦啊!

听了这话崇祯的表情变得很难看,过了好半天,崇祯道“本想让孙爱卿接此重任,没想到孙爱卿竟然以身殉国,真乃我大明之痛啊。”</p>

说道这里崇祯皇帝抬头看看满朝文武道“诸位以为何人能担此重任”</p>

听崇祯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尽皆迟疑,互相看看,面露难色,半天内阁次辅薛国观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当今朝中能担此大任者,为二人也,一人乃是新任的辽东督师洪承畴,一人就是目前丁忧在家的宣大总督卢象升,此二人都有大兵团作战经验,而且在剿灭流寇高迎祥一战之中,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微臣以为此二人可担此大任。”</p>

听了这话崇祯虽然没说话,可是却很认同。</p>

本来孙承宗就是卢象升的替代品,现在孙承宗死了,也是时候让卢象升登场了,想到这里,这时台下众大臣中却闪出一人,崇祯一看,原来是杨嗣昌,杨嗣昌这时跪在地上道“陛下,卢象升此人不可用,陛下三思啊。”</p>

听了杨嗣昌的话,崇祯看向杨嗣昌,杨嗣昌旧事重提道“陛下,卢象升虽然知兵,可是此人忠奸不变啊,他说是忠于大明,可是却跟蓝田李朝生交好,此等逆贼,岂能轻用,否则怕是要尾大不掉啊。”</p>

听了这话崇祯犹豫起来,就在这时台下有一个大人站出来,此人是朝中的御史,乃是内阁次辅薛国观的人,这时出身恭恭敬敬给陛下行礼道。</p>

“陛下,卢象升天启二年进士,由于其不愿意与阉党为伍,故一直是一个清闲的翰林职位,直到陛下登基,他才升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大名知府,大</p>

名兵备道,后来被陛下看重,又升其为湖广巡抚,宣大总督。可以说他是陛下一手提上来的,陛下对他有知遇之恩,此恩大过天,他卢象升为人一项正直,又岂能辜负陛下。”</p>

“至于杨大人所说,卢象升与蓝田交好,这完全就是捕风捉影,卢象升是跟蓝田有交集,可是大多数都是被动的,蓝田谋夺归化城,卢大人是去攻打鞑子的,然后没有朝廷命令,他也不能跟蓝田翻脸,之后他又剿匪去了陕北,到了陕西,谁能绕开他李朝生,别说卢象升,现在的蓟辽总督洪承畴,湖北巡抚孙传庭,谁能跟李朝生没有交集。”</p>

“若是他们跟李朝生有交集,就一定不忠于大明,那我看洪承畴,孙传庭,还有一众跟陕西有过交往的官员都不能用,不如都罢免了吧。”</p>

此话一出,朝堂都哗然了,这些年陕西可没少往朝堂渗透人,而且朝堂上还有好几个是从陕西任上得了政绩提拔上来的,若是这样说这些人都可能怀有二心,这个打击面就太大了,就算崇祯都不敢把这些人都罢免了,不然这大明朝还不动荡啊。</p>

杨嗣昌听了这话看着这个御史道“王大人真是巧言如簧,我朝中虽然有很多人与蓝田有交往,可都是正常的,他卢象升却不正常,我觉得他有问题。”</p>

“请杨大人拿出卢大人勾结蓝田的证据,无凭无据杨大人就污人清白,这岂是正人君子所为。”</p>

杨嗣昌听了这话道“要证据,好啊,给我三天时间,我派人去查。”</p>

“三天时间,杨大人莫非是要编造证据构陷卢大人,莫非杨大人也要学当年的锦衣卫行事”</p>

杨嗣昌这话一说,薛国观直接给了一句。</p>

杨嗣昌语塞,崇祯这时也皱起眉头,薛国观这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微臣常听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算卢象升与蓝田走的近了些,可是他到底是大明的官员,是陛下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我不认为他会做出背叛朝廷之事,若是只因为一些流言,一些猜忌,就弃国之栋梁而不用,真乃朝廷之损失啊,大明百姓之损失啊。”</p>

薛国观这话说完,崇祯表情变得纠结了起来,杨嗣昌这时连忙道“陛下,您三思啊,若是卢象升有了二心,对大明,对陛下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啊。”</p>

崇祯这个纠结了啊,这不得不说是崇祯的性格缺点,就是不愿意相信别人了,可能是当初相信的太多,所以现在变得不再相信了。</p>

崇祯纠结半天,下面的大臣这时已经分成了三派,吵成了一团,至于是哪三派,一派是薛国观为首的挺卢象升一派,这一派以内阁次辅薛国观为首,力挺卢象升,至于他们为什么力挺卢象升,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与蓟辽总督洪承畴达成了攻守同盟,而卢象升正好是洪承畴力挺的人,也算是他们这一派的人,因此他们要力挺。</p>

而另一派就是以杨嗣昌为首的杨党之人,他们则是反对卢象升再次被启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