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那我们可得买好大好大的房子才行……”

孩子们欢快地凑过来,畅想着自己将来会去什么地方,做什么营生,买什么样的房子,会带太爷爷去玩什么……

第133章

对于华国来说, 六五年, 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先是驱虫、驱蛇、止痒三种药膏套装, 在澳国取得极佳反响,并且引来了更多其他外国的订单, 为华国开辟了一条狂揽外汇的康庄大道。

之后, 又是席宝舅娘家带去陶瓷刀的技术, 国家依然是分了百分之五的红利,把这项专利拿下了。在这个事也上报之后,全国各地,陆陆续续有很多人,也带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技术去找相关部门。

虽然对于国家来说, 那些人送上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鸡肋,完全没法用来投产、或者根本无法用于赚外汇, 但华国依然欣喜于人民的踊跃, 接二连三地收了些技术, 同样都是分百分之五的红利。

华国最重视的, 还是席家给的药膏, 毕竟这是确定能赚钱的项目。至于其他的, 算是聊胜于无吧, 每样试着做一些, 送到国外去看看反响。

刚开始,所有人都没怎么把那个陶瓷刀放在心上,就只是在年底的时候, 把新建的陶瓷厂出产的第一批陶瓷刀,顺着药膏一起,送到了各个国家。

“这是我们做出来的新奇玩意,是陶瓷制的刀具,精巧又漂亮,送给各位合作伙伴们当礼物。”王先生作为代表,把这东西送出去的时候,心里其实是好尴尬的。

——华国就要过年了,给这些外国“金钱友人”送点礼物,也不算出格。可是,送一套刀具,这算个什么事嘛!

“好在国际上依然觉得我们华国穷,拿不出好东西也是理所当然的。”王先生如此安慰自己。把名为“礼物”、实为“试探品”的刀具送出去之后,也渐渐把这事给忘了。

他没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几个收到陶瓷刀具的外国资本家,突然又联系上了他。

王先生这一年基本上都驻扎在澳国,他租住的房子,也从最初那种逼仄的阁楼,换成了一幢独栋别墅,跟所有华国外派人员住在一起。

他们甚至还随着国外的作息习惯,搞朝九晚五、双休日。

过完年的某个周六,一大部分华国外派人员,都跑出去玩了。王先生已经是中年,没有年轻人那么爱玩闹,就留在别墅里休息,喝点早已习惯苦涩味道的咖啡,看着从华国带过来的书。

“王先生,”雇来的澳国佣人过来打搅,“有两位客人拜访,已经在客厅喝咖啡了。”

“哦?”一般会在周末拜访的,都是关系比较好的人,可王先生想不出来,会有谁在今天过来,“他们说名号了吗?”

“是不认识的人,不过,他们说是代表汤姆先生来的。”

“汤姆?”王先生愣了一下,他所认识的人里来往较多、又叫汤姆的,好像就是老美那边的人。

老美买药膏,是从澳国这边周转进口,他们负责这件事的人,就是汤姆。

王先生额头上冒出一丝汗意,心想:不会是之前送刀具,戳到人家什么避讳的点上面了吧?

可华国也查过了,这些人不会避讳这个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