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他的汽车公司, 目前只生产三款车型:传统的四人座私家车、类似于私家车但其实是双人座带货斗的小型货车、改良的七座私家车。

大货车一类的,华国原本就有个彩旗汽车厂在做,钟以泽没去跟国企抢市场。

因为他这么识时务,所以彩旗汽车厂那边对他观感挺好,在验证过钟以泽这边的发动机性能后, 还跟他签订合同, 以后都使用他这边的发动机。

甚至华国官方还表扬了钟以泽这样重视研发的做法,在新闻联播上广而告之了, 使他的“宝喜汽车”出了好大的风头。

改革开放经过几年, 好些人发了财, 越来越多的人敢下海做生意,汽车厂的市场也眼见着越来越广阔。

钟以泽等到厂子终于不报财政赤字之后,就开始增加车子的款式——当然了, 大多是在四人座私家车上做文章。这种车子的市场最好,因为不止有有钱的私人购买,还有许多公司会采购这种车做公用车。销量其次的,是那种带货斗的小货车,大型的私家车反倒没太多人买。

“以泽这么把控住了华国的汽车市场,等华国真正发展起来,国外的汽车大厂反应过来要抢客户时,肯定就来不及了。”席宝带着秘书,从平都某出版社出来,看见他们用宝喜车接客户,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她的秘书虽然心细能干,但大局观上到底比不上席宝、钟以泽这些人,并没有理解席宝这番话的意思,只是笑着附和几句,“以前大公司都是从国外进口小汽车,那些车子看着不如宝喜车漂亮,坐着也不如宝喜车稳当,就算他们现在想来抢市场,我们华国又不是傻的。”

说完,秘书想了想,想着席宝跟钟以泽关系那么好,忍不住问:“老板,话说钟先生为什么要给汽车厂取这么个名字啊?宝喜?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倒是跟咱们宝泽像是兄弟企业。”

席宝嘴角抽了一下。

汽车厂最初不是叫这个名字,只是钟以泽完成重要配件厂的收购,在汽车正式投产前,突然改了“宝喜”这个名字。

他本来是想改“喜宝”的,但是席宝死活不同意,说这个名字当汽车厂名称,显得太小气、太俗气了。钟以泽只得把字序颠倒,换成了宝喜。刚好,还跟宝泽画风统一了。

钟以泽坚持要用这两个字,比起直接套用她小名,席宝只能默许了宝喜这个命名。

“早知道,当初就不要为了感激他帮我搞杂志社,而把我的公司定名宝泽了……”席宝在心里暗暗吐槽着,“以他的脑子,要是没我先搞出了联名,他肯定想不到要用我的名字去套他的汽车厂,八成像对待之前那个物流公司一样,简单粗暴地取个类似于‘国际物流公司’这种名字。”

心里这么想着,席宝嘴角却微微翘着,没跟秘书多说自己私人的事情,只敷衍地答了句,“或许就是随口定的名字吧,他不怎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