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爱上无情的人,恋上陌生的城 第321~322节 斩草除根、关系

望着侃侃而谈的“河真晃”,赵君宗心中一动,莫非是“鼓”动?

在事实行为上,“河真晃”确实没有“危”害性,但若是通过“演讲”形成的“鼓”动,那也是会造成“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威胁”的。

这就很离谱了,赵君宗郁闷。

就因为人家“演讲”很出色,然后一些思想“激”进的成员,做出过激的行为,就将“河真晃”列为危害威胁源吗?

【大数据】没有给出详细名单,说明它也没有推演出,哪些人听了演讲会产生“激进”思想,哪些人则不受影响。

若是能推演的出来,【大数据】必然是会给出具体名单,将那些原本是普通人的民众,全部进行缉拿或击杀。

“那你赌不赌?”

余瓜还在【联邦第一兵医院】,说话很小声,他认为【大数据】运算推演出来的固然是概率,但执令人愿不愿意去赌“不会发生”的概率?

而【大数据】用事实证明,它推演出来的会发生“危害”的概率,100都会出现,所以,余瓜问赵君宗愿不愿意“赌”。

虽然被拉进黑名单可以解封,但赵君宗确实不敢赌,若是他赌输了,就是成百上千普通民众的伤亡。

而他确信,将“河真晃”缉拿,后续产生的“危害”是不会发生的,【大数据】用无数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杀了他”。

余瓜很平淡的说出这三个字,赵君宗有些别扭,别扭的原因不是语气平淡,而是余瓜说话的地点,是他刚出生女儿的医院。

“你为何不能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我女儿出生了,我才如此建议?”

赵君宗觉得就算换个角度想,他也是想不明白的,但他不会置疑“余瓜”,所以,他杀了“河真晃”。

2204年11月21日,【虚网】的热榜被“河真晃”三个字霸占,标题都是,“无耻的刺杀”、“警危司为何不作为?”“动了谁的蛋糕”等等。

压力首先集中在【督查司】,一是现场有【督查员】在警戒,但其实主要是维持秩序,并不肩负保护“河真晃”的职责。

但相关民众却依然指责【督查司】的失职,另外就是“缉凶”的迟缓,尽管距离“河真晃”死亡,才过去11个小时。

【督查司】迅速成立“专”案组,并请【兵统局】派人辅助,也就在短时间内得出,事实上早有猜测的结论,“河真晃”死于超凡者的刺杀。

于是,压力就转到【兵统局】及【警危司】,由于警危司解救民众的成果卓越,民众对【警危司】的宽容度很高,压力也就集中在【兵统局】。

【兵统局】觉得冤,但不敢辨解,而很多事例表明,这样突然出现的袭击,是【警危司】缉事员执行【指令】的风格。

【兵统局】就申请【指令】复查,这就需要【大数据处理中心】配合,【中心】显然也知道事态有些严重,复查效率很高。

“特派指令是什么?”

“不知道”。

“那行令人是哪个部门的?”

“不知道”。

【兵统局】大佬们有些懵逼,你们【大数据中心】不是什么都知道吗?怎么此时一问三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愿意告诉我们?或者牵涉到什么机密?

【中心】大佬们也很心累,表明确实不知道,没有其它因素,不要七想八想的。

虽然【兵统局】大佬们怀疑,特派指令是交给【警危司】执行,但他们没有证据,这就很尴尬了,没办法将“锅”甩出去。

【大数据】下达的【指令】,必然是有依据的,但【大数据】不会提供这些依据。也就使得能够接到【指令】的机构,对【大数据】一直存在置疑。

【兵统局】对“河真晃”暗中展开调查,这个调查【督查局】早就展开了,没有任何信息表明他有隐藏的犯罪,而且他也没有触及到什么人的“利益”。

虽然他的一些演讲,曾在现场遭到“异”见者扔臭鸡蛋,却没有上升到仇杀的地步。

“假定,假定啊”,【兵统局】某大佬强调一句。

“假定特派指令也是下达给【警危司】,那这个河真晃,就必然牵涉到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朝这个方向调查”。

“河真晃一直靠演发展壮大【正统之剑】,言论就是他的武器,那会造成【警危】的,就必然是他的言论。”

“调取他这些年公开的演讲,再输入【智脑】进行推导,看看言论上是否逐步激进,或者隐藏着鼓·动”。

两个小时后的关闭【鞘表】,【智脑】虽然比不了【大数据】,但也是山寨【大数据】的。

【智脑】给出的评测,指明“河真晃”确实隐藏着一些“鼓”动的言论,就如“众口铄金”,一旦【正统之剑】的成员被“洗”脑,大概率会有激进行动。

“在数据收集方面,【智脑】与【大数据】相同,然而,【大数据】却总能推演出,类似预知的信息数据,而【智脑】却是不行,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羌漠】的【大数据处理中心】,并不是真正的【大数据】,比我们拿到的【分机】要先进是肯定的”。

“是不是讨论错方向了?我们要解决‘河真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