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湖广的农业实力

想想宣大、蓟辽没有多少营兵,全靠半耕半战的卫所兵,会是多么可怕的情况。

这也是大唐北方环境衰落以后,中原王朝很难向北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地的贫瘠的土地、有限的生产力,养不了多少脱产职业兵。草原上的游牧的人,每到秋天南下抢劫种地的人,不用种地就能吃到丰足的小麦。本地产出养活的那点职业兵,挡不住四处南下的草原人。

大唐以后的北方,环境今非昔比,靠本地产出,实在太为有限。

出了长城,哪有草原?一眼望去,只有沙漠。

大明军民,看着长城以外的茫茫沙漠,无不怀念大汉时水土丰美的关中、秦晋、燕云之地啊。

所以,大运河就是北方的生命线。

海运固然不错,但是搞海运,就没有宿迁的美酒、北直隶各府的市民、宣大数量不低的强军......因为它们不靠海,吃海运的粮,还要更多的运输成本。

这就是大运河的必然,既运送粮食,又让沿途各地繁荣。

“湖广熟,天下足”,就是这个时期的真实写照。

“江南熟,天下足”已成为过去式,却也是一件好事。

江南的产业红利、贸易活跃、海外白银,带来了古代史上最繁华的江南。也是晚明人才辈出、思想活跃、技术迭起、科学启蒙的经济基础。

晚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好的地方说完了,坏的地方已经悄然到来。

虽然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在六年后出现,但现在不分南北,粮食价格已经渐渐高昂。

在河南种小麦的区域,芝麻、蔬菜等依旧是点缀,粮田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更不用说再靠南,水源充沛适合种水稻的地方了。

粮食真是最核心问题之一啊,这个时代可没有土地被撂荒,中原与湖广能种地的地方都种了,可依旧不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