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贵州王学门人

但是会被一些擅于朝堂攻讦和断章取义的文人,拿来阻碍工商业,认为工商违背不欲的操守。还有的拿这个来攻讦朝廷,认为官府不该有作为,应务虚为主。

这与李渭务实,尤其将“行”看得比“知”还重要,正是背道而驰。

断章取义,往往能制造前后矛盾,有的时候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这些贵州文士本和王宏宇这位遵义武举人没啥关联。

但是艾友芝告诉他们,朝廷“众正盈朝”,每一个人想着西南安稳的事,恰恰是这个西南出身的年轻人,用尽一切办法,说服众人提防西南不安定势力。

有传言说,云贵巡抚一职,就是他敲登闻鼓,促使万历皇帝设立的。

再加上后来他舍弃京城安逸,决意到郧阳联络川军、石柱、酉阳时,这些贵州士族都看在眼里。

他们深信李渭重视“行”的理论,这一年多有关王宏宇的事,都在留心观察。

最后他们也都跟邹元标、艾友芝一样,与执掌朝廷后变味的东林党渐行渐远,对袁应泰之流嗤之以鼻,反而认同这位年轻武夫了。

对于贵州文士来说,当年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先生都没鄙视过武将和宦官,现在这些文人高人一等,难道比王阳明还牛吗?

大伙看得很通透。

从县城外到王宏宇新开的饭店,一路上都在聊学术、书坊和图书馆的事。

一在餐桌前就坐,看了看并无其他外人,诸位原来的文士反而稍微安静严肃一点了。

王宏宇看出众人的变化,心里知道他们这么大阵仗,来交流学术、参观图书馆只是个对外的由头,真正的原因……必然是关于将发生的形势。

“诸位远道而来,我王宏宇以茶代酒,先敬诸位一杯。”

他不心急,一点点慢慢聊,看看这位贵州来客的想法。

王徵、乔己百等人都是自己人,也不会着急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