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在知晓自己早年走丢的弟弟被找回来的时候,林博远第一反应是有危机感。

林霁不在的这十年,母亲有多么思念这个走丢的孩子他是知道的。

现在林霁被找回来了,就算是为了补偿,为了安抚母亲,他的父亲也一定给林霁分很多财产。

这种担忧持续到林霁正式回家那天,在看到林霁的时候,他的危机感消失了。

或许是成长最关键的十年是在一个打零工的民工身边长大的缘故,林霁也长成了一个‘老实人’。

他胆小无能,目光短浅,吃一个贵一点的蛋糕都能高兴好长时间。

就这么一个小废物,跟他抢家产?不可能。

由于林霁过于废物,林博远没了危机感,倒是回忆起了童年时期,这个弟弟的可爱之处。

林霁比他晚出生五年,在他最调皮捣蛋的时候,他多了个弟弟。

林霁出生的时候他还小,当时的他并没有什么‘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就不疼你了’的危机感,只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小孩了,而他的弟弟还是那么小一个肉团,心底的英雄主义被激起,只想当个保护弟弟的哥哥。

后来再大一点,七八岁的时候,他更懂事了。

大人们充满恶意的玩笑也在他心底占据了一席之地。

“你还有个弟弟,弟弟比你小,你的爸爸妈妈肯定会更爱你弟弟的。”

“你看你们家的大房子大车子,以后都是你弟弟的,没有你的份儿。”

“本来好衣服好吃的都是你一个人的,现在多出来个弟弟跟你抢,真可怜。”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玩笑话,让林博远心底开始讨厌那个逐渐长大的肉团。

妈妈也总告诉他要保护弟弟,凭什么?他也是个小孩子,凭什么他就得保护别人。

七八岁的小男孩,狗都嫌,再被那些恶意的话所挑拨,林博远开始讨厌自己的弟弟。

趁着家里没人,他会欺负这个小孩儿,故意当着他的面把他喜欢的东西吃掉,或者更过分,把小孩儿关在房间里,任他怎么哭嚎也不放他出来。

那个年纪的林博远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心计,他的喜恶都表现在脸上。

时间久了,林自峰夫妻俩便发现了他欺负弟弟的事。

林博远被罚了,他第一时间想到林霁,肯定是林霁偷偷告状。

他想等家里没人,再好好整治整治那一团背后告状的肉团子。

结果意外发现了林霁的小秘密。

林霁好像知道了自己因为他受罚的事,所以用幼儿园老师新教的做贺卡的方式,写了一张贺卡给妈妈。

小孩儿的字歪歪扭扭的,不认识的字还用拼音代替,总之内容就是他跟哥哥在玩,哥哥没有欺负他,让妈妈不要欺负哥哥。

正常人或许会动容,但林博远因此更生气了。

在他看来,林霁的这种行为像是变相告状的小把戏,显得自己更无辜,好让他更加受罚。

所以他做了一件错事,他用玩游戏的借口,把塞进被罩里,再把被罩打成死结。

棉布会透气,但到底也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再加上小孩子被困起来害怕拼命挣扎,林霁很快就缺氧了。

等林自峰夫妇回来的时候,林霁已经休克了,夫妻俩把林霁送去了医院,小孩儿不到四岁就进了重症监护室。

病房外,林博远是真的慌了,那个年纪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一个玩笑可以害死人,他甚至对生死都没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