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喜欢

姚令红抬起头,那冷傲的美人如今脸上挂着淡淡的笑,“王妃哪里话,妾正看的这些新长的果子入神。”

余清窈顺着她的视线看去,那是花败后,紫茄已经挂上了几个青绿色的小果,“这些只是种着玩的,让夫人见笑了。”

姚令红摇摇头,不免笑道:“妾第一次来时还以为这是秦王殿下精选的什么奇珍花卉,不想原来都是果蔬,妾自诩饱读诗书,但见识却还是浅薄的,远不如王妃娘娘。”

余清窈这时候才注意到姚令红今日来一直都自称为‘妾’,而非她上一回来称的为‘臣妇’。

“姚夫人过谦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往好里想就是各有用处的。”

姚令红再次对她展颜一笑,感慨道:“王妃娘娘果然也变得不一样了。”

初见余清窈的时候,她还空有一张娇艳的芙蓉面,短短时日里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变得更加自信了。

“果然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开花结果,人也是一样。见王妃娘娘如今自信乐观,想必秦王殿下待您很好。”

余清窈脸上微红。

她真的心底快不快乐,很容易给人看穿。

感慨完,姚令红又对余清窈敛袖行了一个正式的礼,郑重道:“妾这次来是专程与王妃娘娘辞行。”

“夫人要去哪?”余清窈一惊。

“王妃娘娘还不知道,前些日子查封了金陵最有名的销金窟,流出了一份牵连甚广的名单,朝廷上下整肃了一番,不少人被降罪处置,要发配出京,妾与小张大人已经和离了,是张阁老为妾主持了公道,他说子之过不连妇人。”姚令红抚着腹部,神情放松,无比期待道:“此事一了,妾就要回江州去了。”

余清窈在閬园悠然度日,都不知外边雨覆云翻、风云突变,那让整个金陵为之一震的‘金屋案’已然发生。

好在这一次张阁老尚在,且为姚令红辟开了一条生的道路。

“那太好了。”余清窈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重生以来,用自己渺小的能力可以改变姚令红在上一世同样悲催收场的命运,她便已经十分知足。

“若有机会,希望还能与王妃相见。”姚令红抬眸,稍顿了一下,又微微一笑,“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尽可传信于妾。”

余清窈谢过她的好意,并且表示以后去秦州时,路过江州定然会前去拜访她。

书房里。

李策将刚刚写好一封信交给福安。

“秦州的堤坝修缮刻不容缓,官粮仓、社粮仓务必着人去盯着,我不信他们,你让载阳带人去。”

“端午前后多地大雨,真的会有人敢在这个关头敢去动堤坝吗?”福安接过信,惴惴不安地问。

李策抬指敲着桌子,略一思忖。

忽然就想起之前余清窈对他说过,“……黄河改道,灾民怎么办……”

黄河改道?

在史书上的确记载过几十年前连续大雨,黄河改道冲垮堤坝,水淹九县,天灾,造成了大量的流民和大范围的疫病。

可是余清窈怎么忽然会冒出这一句来。

他们先前也没有提起黄河、更没有说到灾民。

他蹙起眉,盯着福安,“事关两岸百姓,不容小觑,让人再给齐王递个话,不要成日玩闹,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了。”

福安领命去办,不敢耽搁。

傍晚,一场磅礴的大雨突然到来。

破天荒带了书准备回屋看的李策发现余清窈有些魂不守舍,她跪在床尾,两手撑着身,引颈张望。

从这个角度她能从半扇洞开的窗看见外面密如珠帘的大雨。

“怎么了?”李策有些奇怪,余清窈都没有发觉他今日回房早的事,反而一直在朝外看。

余清窈忧心忡忡地回眸看他,“殿下,好大的雨。”

李策往外头瞟了一眼,并不奇怪。

“金陵就是这样,一到夏天就雷雨频繁,你不是已经在金陵住过两年了吗?应当见过不少。”

余清窈点点头,又摇摇头。

见过是见过,可是今非昔比,她担心的是外面这么大的雨会把刚刚结果的茄子打落。

它们还那么小,正是脆弱的时候。

她把心里的担忧说给秦王殿下听。

李策就把手里的书放下,看着她道:“既然你不放心,那就一道出去看看。”

“可是外面好大的雨……”余清窈虽然也想去看,可是这雨就跟拎着桶往下倒水一样,可以预料人一旦出去,必定要把人浇成落汤鸡。

李策往后指了指衣橱的方向,“我记得里头有防水的罩衣,我们再撑两把伞,去看看也不妨事。”

余清窈还在犹豫。

“若你今晚不看一眼,一整夜都会睡不好,是不是?”李策已经起了床,对她伸手,“走吧,我扶你起来。”

李策算是对她也了解了七八分,才能把她的性子摸得这么准。

余清窈知道李策说的都是对的,她的确会一整夜都在想那几个小茄子,于是就搭着他的手从床上下来,又跟在他身后一起去柜子里拿罩衣。

李策过目不忘的本事在此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毫不费力地打开左起第三道门,取出两人的罩衣。

罩衣是用一种特质的丝,能极好地阻绝水汽渗透,是一种更轻薄美观的‘蓑衣’,也只有宫里的贵人能穿这样的‘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