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五)

王熙凤便做主,每年将节余银钱,拿出一部分,布衣舍粥,接济穷人。

算是为自己的曾经赎罪,也算为贾府的未来积福。

那王夫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能既体面虚荣,又干净双手。

自是不满意。

但她与贾政素来只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情。平日里连聊天都聊不上几句,更不用说打小报告了。

与贾母本就是婆媳。

这层关系,五千年来自古敏感,无非是东风与西风的较量制衡。

说到感情,那是万万没有的。

她若真去找贾母告王熙凤的状,只怕贾母反会站在王熙凤这一边,将她数落一通。

至于娘家,那就更不用提了。

别说王熙凤也是王家女儿。

就算不是,又有哪个娘家,会真为了嫁出去的女儿,去人夫家给出头的?要知道,贾府可也不比王府差。

人王家还指着姻亲绑定,一荣俱荣呢。

当初鸳鸯就看得透彻,这个时代所谓的娘家,也无非是用女儿攀附联姻,若得了好处,自然开心。若女儿真过得不好,也无非是含泪感叹两句,然后王八脖子一缩,各自过各自的日子罢了。

这一层,王夫人自然也明白。

丈夫靠不住。

婆婆不给撑腰。

娘家也靠不住。

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儿女了。

她先是往皇宫的女儿捎了信,大大诉了一番苦,说自己这些日子被节衣缩食,过得苦不堪言。希望对方申饬王熙凤几句,好让对方知道分寸。

然而,如今的元春,格局早已大了。

她连涉及切身利益的后宫之事,都不大管了。又岂会再回来管贾府之事?

更何况,将母亲和祖母两相对比。

祖母只嘱咐她保重自身,让不用以贾家为念,只顾自己安安稳稳,低调过好自己就行。若能有个一儿半女最好,将来老了也有个依靠和寄托;若没有,也要珍重开心,快活一日是一日。横竖,混到妃位,也不至于担心无人养老。

很现实,也很体贴。

母亲呢,混不担心自己在皇宫的处境,只拿家里的那点事来烦自己。

真真是让人寒心呢。

所以,元春并没有替母亲做主。

反而大赞王熙凤勤俭有方,是兴家长久之道,值得提倡。

更劝王夫人安心礼佛,修身养性,以愉悦长寿为上。粗茶淡饭,更添福添寿。

这些话,原本也是元春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