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杨廷和继续道:“其二,宫中敕命巡查大使,内阁竟是不知道,而这巡查大使职权多大,宫中有过考量吗?便是巡抚也不敢擅自调动漕军,也不敢擅杀朝廷命官,为何一个生员就敢?老夫以为,根子其实并不在这徐谦的身上……”

话到这里,杨廷和点到为止。可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三言两语就已将这件事定了性质,既然根子不在徐谦身上,一个生员这么胆大妄为,权利是谁给的?谁给的权利,根子就在哪里,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宫里的问题。

本来铲除奸党之后,朝廷已然太平,再加上宫里又裁撤各地镇守太监,使得内阁开始独揽权利,可现在若是对中旨随意委任钦差的先例不闻不问,那么这镇守太监裁撤和不裁撤又有什么分别?宫中擅自可以送出大权,那么要朝廷、要百官有什么用?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若是不狠狠遏制这种风气,以后这样的事只会越来越多。

杨廷和慢悠悠地道:“江彬、钱宁的先例赫然在目,诸公不可不慎,定要做到防微杜渐,不容有失才好。”

最后一句话算是彻底地定下了调子,皇上必须有所约束,绝不能再出第二个武宗,而至于生员徐谦,也是以江彬、钱宁二人定性,这个人,一个不好就可能成为江彬、钱宁这样的人。

毛纪连连点头,道:“正是如此,还是杨公想得深远。”

蒋冕也是点点头,认可了杨廷和的话,不过他的心里会不会有什么芥蒂却是不知了,毕竟方才他还说徐谦这个人是少年英才,是神童。结果毛纪大骂神童一通,接着首辅杨廷和又是将此人比作了江彬、钱宁。

好在能入阁的大臣,多少脸皮都足够厚,对于这种事,他只是一笑置之。

过不了多久,等卯时三刻的钟鼓响起,便有太监准时过来,道:“陛下请三位老大人去东阁议事。”

这都是既定的程序,大家早已习惯,杨廷和率先站起来,道:“走吧。”

三人鱼贯到了东阁,太监进去禀告,过不了多久便又出来,躬身道:“请三位老大人入阁。”

杨廷和抬腿当先进去,接着是毛纪加紧了脚步尾随其后,蒋冕落在最后。

虽是炎炎夏日,但此时正是清早,东阁里温暖如春,嘉靖天子正在吃用早茶,他毕竟是个少年,精神状态极好,龙目打量了内阁三人一眼,脸色如沐春风,道:“俗礼免了,都坐下说话。”

杨廷和却是郑重拜倒,道:“臣见过陛下。”

毛纪、蒋冕亦是一起道:“见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