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王太后的声音,仍如黄莺一般清脆好听,也比从前温柔了许多。

黄锦手臂打着颤,勉强昂起头,看到了居高临下注视他的王太后。

王太后扬起巴掌,玉葱葱的柔荑狠狠的朝他的唇边煽了个耳刮子。

黄锦挨了打,居然松了口气,也不敢去捂他的腮帮子,只是一声不吭。

收回了柔荑,王太后随即森森然的道:“好哪,哀家不惹事,可是竟有人丧心病狂,招惹我们这些孤儿寡母,好,好的很!”

第二百四十三章 学生遵旨

懿旨终于发了出来,奏陈上书的户部观政士‘大逆不道’,严旨拿办。

可问题就出在这上头,两宫太后固然不太好惹,可是这位被人当了枪使的观政却免不了名声大噪,杨廷和等人所面临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对此不闻不问,可真正问题就在于,他想脱身也不成,因为弹劾宫中本就是他引导出来的,虽然明知这个观政有问题,可是别人会怎么看?事情是你挑起的,人家不过是奏书过火了一些,你堂堂首辅装聋作哑,未免有点儿说不过去。

可一旦过问,杨廷和的打击目标就会越来越大,原本他只是想裁撤如意坊,就算是三位国舅,他都不想将他们牵涉进来,为的就是尽快让宫中妥协,可是现在等于是打击了一大片,把那些能得罪和不能得罪的人统统都扯了进来,如此一来,这场一面倒的斗争,似乎随着对方筹码越来越多,已经变得开始棘手起来。

其实就算杨廷和不采取任何措施,也必定有人采取措施,朝中已是炸开了锅,先是抓了顺天府尹,现在又拿了户部观政,这怎么得了?于是有志之士个个出来,慷慨陈词,言语之间已是越来越不客气。

事情似乎已经失控,其实无论是嘉靖还是杨廷和,双方都已经意识到若是再放任发展下去,后果会很严重。

已过去了半月,年关将至,东暖阁里,三位内阁大臣坐在这里,俱都一声不吭。

毛纪的嘴角带着几许冷笑,眼睛似有似无地撇向蒋冕,虽是一声不吭,可是意味深长。

蒋冕则是正坐襟危,目不斜视,风淡云清,宛如仙道下凡。

杨廷和拼命在咳嗽,许是这几日操劳过度的缘故,连咳嗽的声音都带着几分沙哑。

三人谁都没有吭声,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