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

嘉靖摇摇头,道:“流民固然是关乎国计民生,不过眼下朝廷倒是有一桩大事,却也头痛的很。浙江和福建那边,倭寇肆虐为患,虐杀沿海百姓,抢掠财物,从弘治年到现在,倭寇越来越多,朕听说,这些倭寇人数不下十万,危害甚大,甚至还有倭寇上岸,攻打州县,猖獗到这个地步,朝廷屡屡下旨进剿,却是徒劳无功,再这样下去,却不是办法,不如就以平倭为题,让考生们出谋献策吧。”

刘希不由愕然,道:“若是如此,怕是对许多北地的考生并不公平,他们生在北地,大多数人连倭寇都没有听说过,让他们出谋献策,岂不是为难?”

嘉靖却道:“朕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若是考生只是一味读书,眼界不开阔,对天下大事置之不理,朕取他何用?这样的人,给他三甲就已经不错。再者说了,治河、流民这样的题目,国朝已经不知出了多少次,再以此为题,未免有失公允,这些考生,怕是搜罗了不少这样的策论文熟读,朕要考验的是考生们的急智,而不是让他们做传声筒,这个题,就这样定了,爱卿回去和其他读卷官再商议一下吧。”

刘希无奈,见嘉靖态度坚决,若是会试,皇帝擅作主张,肯定免不了要据理力争,看现在毕竟是殿试,理论上来说天子才是真正的主考官,人家非要出这个题,你又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只得点头,连忙去和下头的读卷官们商量去了。

嘉靖打发走了刘希,不由发出冷笑,他端起御案上的茶盏,慢悠悠的道:“黄伴伴,不要再藏了,出来说话。”

阁外头,黄锦连忙进来,笑嘻嘻的道:“奴婢在呢。”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有人要倒霉

嘉靖看了黄锦一眼,忍不住笑了,这厮贼眉鼠眼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喜感。

当然,不苟言笑的嘉靖突然失笑,主要还是心里一块大石落地,心情轻松之下,这性子自然就好转了。

一笑过后,嘉靖从新板起脸来,道:“近来京师没什么动静吧,再过两日就是殿试,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

黄锦道:“奴婢和朱指挥使如今严防死守,断不会出差错的。”

嘉靖颌首点头,眼睛眯起来:“方才的话你听见了,来,说说看。”

黄锦小心翼翼的看了嘉靖一眼,大胆的道:“陛下出题剿倭,想来是打算对江南的倭乱动手了?”

嘉靖叹口气,道:“这得多亏了路政局,到现在为止,路政局已经解送了两百余万两银子入宫,要剿平倭患,就得有银子,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除此之外呢,就是平倭的方略了,如何进剿,朕还拿不定主意。这一次借着殿试,索性抛砖引玉吧。”

黄锦笑嘻嘻的道:“奴婢还在想,徐谦乃是杭州人,从前呢,又曾杀过倭寇,陛下以此出题,是不是有……”

嘉靖目光一冷,呵斥道:“不该说的不要说,有些话烂在肚子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