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徐谦也不禁莞尔,王鳌确实有他的一套,他的这一套办法虽然不能杜绝贪渎,至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他最有兴趣的不是这所谓的章程,而是目不转睛的去看杨廷和,想看看杨廷和的反应。

杨廷和坐在王鳌身边,纹丝不动,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寻常。

可是徐谦敏锐的感觉到,此时的杨廷和——如坐针毡。

“看来,是要图穷匕见了。”

就在无数的欢呼声中,王鳌笑了笑,随即道:“诸公都说好,那么老夫少不得将这份章程上达天听,请陛下拟准,不过老夫毕竟是吏部侍郎,要肃贪,更需杨公点个头,杨公……你看如何?”

大家这才注意到,这里还有个杨首辅呢,于是无数双眼睛看过去,杨廷和顿时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杨廷和笑了笑,只说了一个字:“好!”

第三百七十三章 好色

杨廷和的表情可谓十分精彩,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明知自己不能许诺,可是偏偏又非许诺不可。

平时大家说起王鳌都会用刚烈二字,而王鳌给徐谦的印象却是老奸巨猾,说来也没有错,若是单纯刚烈,又怎么可能一路扶摇,把持超纲十几载?

可见传言并不可信,至少不可全信。

杨廷和既然许诺,那么往后在吏部,王鳌就可以明证严肃地整肃吏治,这也让在场的人心思活络起来,乌纱帽被王老先生捏着,你不表示表示实在有点过意不去。

而且徐谦还发现,李时绝对已经成为了王鳌的心腹,否则方才王鳌跳出来,李时也不会随即出来附和,若说他们不是事前商量好了的,打死徐谦都不信。

像这种事儿,事前肯定是机密,因为一旦走漏,就不太灵光了,讲究的就是趁人不备,狠狠拍砖,下手一定要又快又准,慢了一步就多给了杨廷和多一分的脱身之策和说辞,不够狠也不成,这里的狠是要把事情渲染得足够严重,不够严重,怎么显出王老先生的忧国忧民,又怎么显示出吏治的急迫性?

徐谦不由重新审视起了这位新晋崛起的新贵李时,随即笑起来,低声对李时道:“李侍读好坏啊。”

李时的老脸一抽,立即正儿八经地道:“这是为国为民,岂可用坏来形容?徐侍读用词一定要恰当,否则让那些不晓事的人听了去,怕是要产生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