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桂稚儿有喜,这才是徐家天大的事,如今的徐家已经隐隐将徐昌当作了主心骨,其余各支都围绕着徐昌形成枝干,而在徐昌这个核心之中,徐谦也是树干的重中之重,在他们的眼里,徐谦在某种意义上并不亚于徐昌,家族能够兴盛靠的就是徐昌父子,如今徐勇分管路政局,徐福则在如意坊,还有徐寒、徐禄几人也在锦衣卫亲军里担任武官或在如意坊分担干系,一听到这消息,几乎所有人都放下了手里的事纷纷赶回了家,桂家那边,桂湘得知消息之后也携夫人立即赶了来。

传宗接代可是大事,徐昌一回来,倒是不好去探望桂稚儿,只能把徐谦叫来询问,最后得到了准信,不由热泪盈眶,道:“哎……都说你好男风,本来以为你定是有什么隐疾,所以……才如此,不成想老天开了眼,祖宗保佑。”

徐谦现在听到男风之类话,早就麻木,反正解释也解释不清,只要桂稚儿信自己就成了,懒得多嘴,不过现在,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是要做父亲的人,转而想到,如果将来自己有了儿女,儿女若是听到这些话,不知会怎么想,于是立即争辩道:“爹,你误会儿子了,儿子只喜欢女人。”

徐昌瞪了他一眼,道:“既然如此,那么赵家的姑娘,你为何没有亲近?为何你不去嫖娼?”

靠!

徐谦无语,原来不去嫖娼,不勾搭调戏,不先上车再补票都有错了,孔圣人要是听了这话,保准要吐血三升不可。

徐昌见徐谦的脸色不爽,便温和起来,道:“现在稚儿待产,却要小心,你将来也是要做爹的人,做人要懂得分寸。”

教诲了一顿,徐谦只有乖乖点头的份,懒得和他啰嗦。

此时徐家的人已经纷纷到了,紧接着,大家开始争吵起来,徐勇的意思很简单,别人照料桂稚儿不放心,得让自家人来照顾,所以希望把钱塘的妻子和几个嫂嫂婶婶一起接来,自家人有个照应。

不过徐寒几个却是不肯,徐勇是新婚,甚是挂念他的小媳妇,可是其他几个人渣却不是这样想,这几个人近来在外头喝花酒习惯了,不愿意身边多个婆娘来羁绊,便提出乡下婆娘不懂得照料,还是在京师请人,只要有钱,什么人请不到?

徐昌在外头或许是个颇有主见的人,可是关起门来,面对这些堂侄却是觉得这个说的有理,那个说的也有点意思,结果不由傻眼,拿捏不定主意。

倒是徐谦道:“一大家子人分居两地也不是办法,马上我就要搬去新宅了,地方也大得很,不妨修书一封回去,想来京师的都接来,倒也没什么妨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哪有自己关起门来风风光光的道理?这件事,我拿主意了,就这么办,爹,这书信得你来写。”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案要案

徐家这边闹翻了天,这消息倒是传播得快,只可惜毕竟人家老婆生孩子,还不至于让人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反而王鳌整肃吏治,一直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自弘治开始,大明朝的吏治就日渐败坏。弘治皇帝是个好皇帝,不但勤勉,对大臣也好,也正因为如此,使得问题滋生了不少,正因为弘治一直恪守刑不上大夫的观念,使得不少官员贪墨明目张胆起来,反正就算是败露,大不了就是丢官而已,极少有重惩的,而到了正德时期,吏治败坏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由于朱厚照这位仁兄实在有点极品,他对人的评判标准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在他眼里,官员贪不贪渎,又或者是否玩忽职守,都不是区分官员好坏的标准,因此这满朝的衮衮诸公就更加放肆起来。

现在嘉靖朝突然掀起一场风暴,在这场风暴之中,王鳌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人物,大量的官员落马,自然引起许多人的拍手称快,心里有鬼的也不敢声张,除了胆战心惊,还没有胆色跳出来反击的,再者大量清流的鼎力支持,使得王鳌的风头一时无两,似乎隐隐之间盖过了杨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