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

武备学堂的格局虽然不及皇家学堂,却也可以用宏大来形容。

明武堂和讲武堂一样,都是学堂里中枢。

此时杨一清已经召集了所有的教习训了话,除了让人加紧操练之外,便是择选入宫的人员。

而在这时,却是有人来报,说是内阁那边送来了条子,现在的内阁又从三人缩编为了两人,不是杨廷和就是王鳌,不消说,这定是杨廷和送来的。

杨一清打开条子,里头只有寥寥几句:“杨兄共勉。”

这四个字是杨廷和的笔迹,杨一清重重叹了口气,杨廷和在内阁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过依然还是首辅,一方面,他选择了以退为进,所以近来并没有问什么事,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杨廷和对外界的事务很关心,自己刚刚入宫回来,杨廷和就已经接到了消息,而且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可见杨廷和在宫里的耳目很多。

共勉二字,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暗示此次定要成功,武备学堂的设立,从一开始或许只是用来恶心皇家学堂,可是现在,却又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

谁曾料到,当今天子对武备的重视如此高,甚至不在正德之下,这就意味着,两个学堂必定大有可为,如此大有可为的东西,自然要牢牢抓在手里。

杨一清眯着眼,将条子收起来,正色的叫来个差役,道:“去给杨公传句话,就说,尽力而为之。”

差役应命去了,杨一清眸光一闪,似乎想到什么,又叫来个差役:“把所有遗孤之后的名单都拿来,老夫要看,一定要功臣的遗孤,尤其是那些死在鞑靼、瓦刺人之下的武官,本官有大用。”

武备学堂的劣势是不似皇家学堂,收容了太多勋贵之后,而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这些遗孤。

杨一清打算在这上头,做点儿文章。

第三百九十九章 男子汉当扬眉吐气

千户所衙门,在这小巷里不起眼的建筑里,徐谦亲自登门造访,他是第一次来,看到这里的环境不禁皱眉,堂堂亲军千户所,想不到如此简陋。

老爷子徐昌慢悠悠地吃着茶,听着徐谦说起宫里的事,他不由撇撇嘴,道:“依我看,宫里的意思,是想挑起两个学堂的争斗,陛下这样做,有他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