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页

嘉靖也懒得问徐谦想录什么书,对他而言,权利才是要紧,眼下未掌大权,编书有什么用?文皇帝编撰永乐大典,为的是制造盛极之世,创不朽伟业,嘉靖显然还到不了这个层次,也没有如此高的觉悟。

他微微一笑,道:“朕想起一件事来,前些日子,有方士给朕炼了几颗长生丹,朕吃过了之后,倒是觉得身体康健了不少,朕那儿还有几颗,你要不要尝尝。”

徐谦愕然了一下,嘉靖给他的感觉,像是某个毒友,要拿出所谓的‘好货’来和他分享。

其实嘉靖吃丹药,对徐谦来说不是什么新闻,不过他也不反对,毕竟这厮天天吃,在历史上也活的比大多数人长,他喜欢吃便吃就是,只是这厮拉自己下水,实在不厚道,多半他还以为自己会受宠若惊呢。

可是摆在徐谦面前却是两难的问题,你要是吃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嘉靖有的是丹药,他看自己顺眼,来一出你一颗我一颗的把戏,这不是坑人吗,你命长不代表徐某人命长哪。可你要是不吃,又似乎浪费了天子的好心,这左右似乎都有不是。

第四百六十八章 疯了

从宫中出来,徐谦长出一口气,好不容易婉拒了‘嘉靖’的好意,到现在还有点儿心悸,好在嘉靖只是客气一下,倒也没有继续坚持,徐学士出了午门,乘轿并不急于去翰林院,反而吩咐轿夫道:“去如意坊。”

如意坊如今规模已是越来越大,以至于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附近的所有民宅全部夷为平地,接着一栋栋的街面商铺拔地而起。

经济规律就是如此,当地段寸土寸金时,再用来住人,就晓得奢侈了,有的人家索性自己将自己的宅子改为铺面,有的则被商贾购地之后进行修缮重建,方圆数里,数不清的各种货栈、客栈、酒肆、青楼、赌坊。

毕竟这里来往的客商实在不少,大量的人流,消费力都是惊人,客商到了之后要打尖要吃饭,腰缠着的都是现银,大笔的开支,岂是寻常人家可比。

某种意义来说,如意坊的出现,使得经商的步骤变得简易了许多,正是因为程序的简易,使得商业活动也日渐增多起来。

道理也很简单,以往的时候,想要经商可不容易,千里迢迢要先在某处进货,而后路经陆路、水路数十个关卡,这每一个关卡,就算你费了很大功夫办了官府路引,人家照样以其他的名义为难,若是打点不及时,直接诬你为贼赃亦不是没有可能,不但要吃官司,一批货物统统都要打了水漂。

好不容易把货物运到了京师,却也很不容易,你一个客商,人生地不熟,各路人马都盯着你,无论是街上的地痞,又或者是官府的爪牙,甚至于招摇过市的骗子,稍有不慎,不但货物换不来钱,可能最后落个一场空。

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道理其实也是如此,人本能中就带着欺生的性子,而现如今,走商行货大大的简化,沿途有路政局的路引,一般关卡不敢刁难,就算真有人罔顾路政局的权威,路政局这边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几个校尉调拨下去,寻常的官军谁敢造次,前几个月,就有个驻在渡口的百户坏了规矩,路政局立即以欺君罔上的名义去拿人,到现在,这位百户还在诏狱里呆着,这辈子怕是别想出来了。毕竟路政局每年获益惊人,锦衣卫的不少衙门都从中捞取好处,惩办各路官军,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因此,路政局的性质与其说是颁发路引,倒不如说是将地方的权利收归了亲军,将地方上的关卡收益全部转移到亲军之后,再分成几份,大部缴纳宫中,得到了宫中鼎力支持,其余的则打点厂卫,厂卫这边本来手伸不到关卡上头,而现在平白得了这笔不菲的收益,大家已经将这份收益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各州县的巡检、官军、衙门还想从中分一杯羹,就等于是虎口拔牙,从厂卫手里抢钱了。

抢钱,有本事你来试试看,抢了亲军的钱,莫说是一般的百户、巡检,便是县令、知府,都能想着法儿办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