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

杨廷和这边已经被人踏破了门槛,在内阁拟票回来,所面临的便是排山倒海一般的人浪。

这些人中有尚书,有侍郎,有给事中,有主事,有郎中,有言官,甚至山东、山西、河南巡抚那边收到了消息,也已经来了书信过问此事,这是士林的大事,许多人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也绝不容忍这部书自翰林院出来。

“这是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清楚,这是宫里的主意,还是那徐谦擅自做主,到底是谁迷了天子的心窍,今日他们要翰林院编书,明日是不是要将王学立为官学,是不是将来后进们读书,不去学程朱,反而去学他王学,怎么,难道还想变天不成?大人,这事儿若是不立即遏制下去,这是要贻害万年的。”

“不错,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绝不能让他们胡作非为,大明朝一向都是程朱之术,为何还要弄出个王学出来?王学……哼,王学是什么东西,不登大雅之堂,奇谈怪论,打着圣人名目,却是诋毁圣人学说,可笑可叹。”

众人七嘴八舌,杨廷和则是坐在椅上,阖目不动。

“山东巡抚那边,已经有书信过来,同来的还有一份奏书,汪大人的意思是,此事关系重大,朝中一定是出了小人妖言惑众,若是不及时制止,恐有社稷倾覆之危,太祖以理学为纲常,这不是没有道理,何以有人要反祖制,必定是有人居心不轨,诸公不可小视。”

“衍圣公那边也从山东发来了奏书,说只知程朱而不识王,对王学也多有抨击之词,衍圣公的意思是,有人借孔学滋事,宣传伪学,山东那边,不会坐视不理。”

“文靖公谢太师嫡子亦已上书,斥王学误人子弟,不知好歹。”

“大人,事到如今,是不能坐视不理了,若是再不说两句话,一旦让王学成事,则祖宗社稷俱都要万劫不复了。”

杨廷和只是眯着眼,这才张口:“事情不好办,这其中最难的,并非是敕王学为官学,他们是要徐徐渐进,只是编王学总纲而已。”

“哼,伪学就是伪学,翰林编了书,岂不是说朝廷认可了他们的身份,许多读书人不明就里,不识伪学之害,一旦编了书,就怕有人习读,误人子弟!”

杨廷和不由苦笑:“这才是难办的地方,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非要闹,那就各自上书,俱言王学危害,这些话未必是要说给陛下听,也未必是说给王学听,而是要说给读书人们听,让他们晓得王学的害处,以后敬而远之,大家不必到老夫府上来说话,各抒己见吧,不必有什么顾虑。”

第四百七十二章 开战

雪片一样的奏书已经填满了内阁。

难得朝中大声如此和谐,异口同声的骂人,不过这种奏书根本就没有看的价值,因为不一而足全部都是引经据典来骂,又或者翻来覆去的话,更或者是拐着玩儿来骂。

归根结底,就是骂你,而且骂的很凶,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