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页

浙江巡抚,就是一块敲门砖,运作的不好,或许你只能碌碌无为,可是一旦运作的好,便是你成功登顶的基石。

谢迁看了徐谦一眼,笑道:“怎么,你心里不情愿?”

徐谦摇头,道:“学生毕竟年幼……”

谢迁却是摇头笑了:“这天下人,现在谁还会在乎你的年纪?”

这是大实在话,凭着平倭的功劳,年龄都是次要的问题了,再加上侍读学士的资历摆在那里,状元和六首的出身,这三者合在一起,这样的年龄拜为巡抚,非但不会让人诟病,反而会成为美谈。

大明朝最年轻的巡抚,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至于徐谦是浙江人,按规矩,地方官不得在本地为官。不过巡抚并不在这个规矩之列。地方官包括了布政使,包括了提刑和学政,自然也包括了知府、知县甚至于县丞、主簿,唯独不包括巡抚和兵备道。因为巡抚虽然主政一方,偏偏又不属于地方官,人家挂着的,乃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职衔,隶属于都察院,是京官。因此异地为官的规矩,也不会有人去理会。

徐谦看了谢迁一眼,道:“恩师呢,恩师以为假若真有圣命来,对学生是好是坏?”

谢迁看了他一眼,道:“圣命若是来了,好坏于你何干,你要做的,就是接了旨意,主政一方,好好的做出一点实绩,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做好,圣命对你就是好,若是你不能主持大局,反而坏了事,这圣命就是坏事。至于朝廷,你就算入京,现在京中沸腾,南北学争又势同水火,你不如在这里,待机而动,积蓄了力量之后,再回京收拾残局,世上的事,无论好坏,而在乎于人,好坏在你心里,在你身上,在你的一念之间。”

徐谦顿时明白了,就任浙江巡抚,一方面可以暂时躲避朝中纷争,静下心来,先做出一点实绩,另一方面,江南地区,现在已有反对当下内阁的苗头,自己在这里经营,恰好可以对这股新兴的势力进行整合,假以时日,自己回京之时,就是分庭抗礼之时。

浙江为江南之首,只要在这里做的好,自己就成了整个江南政治势力的代理人,从此之后,自己再不是一个天子的宠臣,因为天子宠臣固然了不起,可是根基不稳,单凭天子信重,是不能成事的,官场,就得按官场的规矩来,这是人海的斗争,绝不是权利之争,所谓人海,即所谓谁的门生故吏更多,谁得到官绅、生员的支持更多的争斗。

一旦到了那个地步,只要跺跺脚,便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为你撰写文章,为你撰写奏书充作先锋,为你鼓噪滋事。

徐谦点点头,倒是对即将而来的浙江巡抚,颇有几分期待。这是自己的基石,侍读学士固然尊贵,可毕竟只是清流,清流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嬉笑怒骂,可以自诩清高。可是清流也有清流的局限,若是不主政一方,好好磨砺一下自己,便是再清贵又能如何?

徐谦作揖,道:“学生受教。”

谢迁端起茶盏来,吃了一口,咂咂嘴,道:“其实你不糊涂,老夫呢,也没什么可点破你的,只是你既要主政,就需记得四样,其一,是赋,其二,是学,其三,是工,其四,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