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页

可问题就在于,正因为其他各省不能效仿,所以呼声才如此之高,徐谦借此,将声望一下子攀升到了顶点,可谓一时无两,在这种情况之下,内阁任何针对徐谦的举动,都可能遭来流言蜚语,甚至可能会被人误认为,浙江巡抚正因为施行了这个利民的新税制,所以才遭了内阁仇视,这就等于,将内阁推到了百姓福祉的对立面,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当成了t,给全天下的士绅百姓放嘲讽,找骂。

内阁现在是有苦难言,这徐谦,做什么事都是满城风雨,偏偏越是满城风雨,就越是不怕你收拾。就如那历史上的海瑞一样,今天打这个脸明天又寻某个权贵打几巴掌,闹得天下皆知,结果大家都傻眼了,谁也不能拿他怎么着,若不是把修仙的嘉靖得罪到了死,只怕还风风光光呢,可即便如此,新皇登基,还得乖乖的请他出来,徐以高官厚禄,无它,无非是这个人名气太大,无论是天子还是阁臣,虽然嫌他恼他恨他,却不得不把他的牌坊立起来。

徐谦的处境显然比海瑞好很多,他不但名气大,还得到了宫中的支持,皇帝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海瑞这样的人动手,可要是这大土豪是海瑞的朋友呢?

因此,徐谦现在的地位可谓固若金汤,想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拿这巡按开刀,恨不得对着内阁放话:我就敢如此,你能奈何?

杨一清现在是一肚子的火气,巡按名义上是钦差,同时也是都察院的官员,连都察院的官员都敢动,摆明着是没有把内阁放在眼里,当年正德朝的时候,这么多扯蛋的事,也没见过这样的,他沉默片刻,道:“其实此事,也未必没有办法,你看,徐谦在浙江任巡抚,士民如此拥戴,而天子生性多疑,若要对症下药,不妨就以此为突破点,借此攻讦!”

杨廷和脸色一愣,其实这个法子,他不是没有想到,天子多疑,这是天下皆知的事,而徐谦在浙江的声望太高了,所以连巡按都敢去惩治,这巡按骂徐谦几句,竟被百姓打死,假若上言奏事,以此为题,嘉靖就算无动于衷,难道这心里,就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这绝对算是绝户之计,只要用的好,可谓杀人于无形。

只是,杨廷和苦笑:“且不说陛下对徐谦一向信重,单说徐谦此子,如此狡诈,难道就不会提防这个?你看,这份奏书是杭州知府上奏的,为何徐谦没有上奏?徐谦一定有奏书来京,只是没有经过内阁而已,所以,依着老夫看,现在在宫里,还有一份徐谦的奏书,他早就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杨一清却是露出不信之色:“毕竟是少年,或许百密一疏也是未必,倒不妨试一试,若是任徐谦在浙江这样下去,老夫倒是不担心其他,就怕动摇了国体,现在浙江都成了什么样子,人人种桑,又弄一些无用的河工,有这功夫,不如好好修一下河堤,防患一下水情才是正理,还有办什么学堂,据说教授的却是王学学问,还鼓励百姓去学杂学,长此以往,实在不是国家之福。”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封诏命

杨廷和闻言,也只有苦笑以对,论军事,杨一清固然擅长,可是论起这种朝中的明争暗斗,杨一清的水平,实在有点难堪,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杨廷和力荐杨一清入阁的原因,正是因为知道杨一清有所长,可是又不会有威胁,否则从前一个王鳌,就已经让他够受了,难道自己还要再一次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杨廷和道:“徐谦已非吴下阿蒙,不可等闲小视,这等雕虫小技,还是不要试的好。好了,巡按死在浙江任上,这也是大事,还是奏请圣裁的好,你我一道入宫吧,且看看陛下怎么说。”

杨一清还想说什么,可是看杨廷和已经起身,遂默然不言,与杨廷和一道,入宫觐见。

天子近日到暖阁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大多数时候,都在大高玄殿里静养,这大高玄殿前几月刚刚修筑完毕,自从内库充足之后,嘉靖便命人营造了这座宫殿。

大高玄殿乃是斋宫,即嘉靖的修道之所,渐渐巩固权势之后,再加上初登大宝的兴奋劲过去,嘉靖就变得越来越散漫起来,除了一些浙江递来的消息,大多数时候,嘉靖大多都不关注。

仿佛他一下子成了修玄者,对天下的事再不关心,对从前所热衷的事也不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