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徐谦却是笑道:“大人,中断大典下官可不敢打你个,至于对先贤不敬,那就更是荒谬了,下官之所以情不自禁扰乱了大礼,反而是因为触景生情,因为站在这里,看着诸位先贤,心中感触万千,激动不已,因此觉得方才先贤的祭文,似乎不足以表现我等的崇敬之情。是以才大胆冒昧,还请大人毋庸见怪。”

费宏脸色冷峻,自然不信他的鬼话,道:“大典岂容你一人中断,你有什么话,尽可以等到大典结束之后再说。”

南京礼部尚书品级高,不过职权却是不大,表面上,他是负责江南各省的礼仪和外使接待,不过这都是假的,因为各省和朝廷息息相关,人家当然是拿北京礼部的话当圣旨,你南京礼部,算个什么东西。

可是祭祀文庙这等事,毕竟发生在南京,这事儿还真归这位礼部尚书大人负责,有人坏了规矩,他也理所当然能站出来呵斥。

徐谦道:“结束之后,就不好说了,诸位先贤的事迹,下官早已熟读,尤其是朱夫子,也是下官最首肯心折的贤人,礼部拟出来的祭文虽好,可是不足以表达下官的心情,宋时,就有加祭的规矩,如此才能表达心中对先贤的崇仰,大人莫非也不知这典故吗?”

果然是加祭。

费宏不吭声了,其实他也预料到过这种情况,姓徐的肯定不会轻易罢休,本来以为,礼部的祭文这个小子一定不会满意,谁知道祭文早就在祭祀之前给许多人过目了,而徐谦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费宏心里就在琢磨,这姓徐的莫非是要特地去文庙里闹。

敢在文庙闹事的人,从大宋到大明朝,还真是鲜有,费宏当然不敢将徐谦等闲视之,人家既然要闹,就一定会有借口,借口就是加祭。

只不过……

这姓徐的左一句对朱夫子佩服,右一句对朱贤人首肯心折,口里这样说,待会儿莫不是想要出言讥讽?若是他当真敢出言讥讽,那就更有乐子瞧了,这可是先贤,对先贤讥讽,以后你别想在庙堂上的混了。

心里这样想,费宏倒也不以为意,他的心里,既是隐隐有几分期盼,盼这徐谦一时脑子发昏,说出一些胡话出来。

他是这样想,可是其他王学的官员,却都捏了一把汗,大不了王学被人拿朝拜朱贤人的事出来取笑也就是了,可是徐抚台若是真要做了什么糊涂事,那可就真要糟糕了,但愿这徐抚台,千万莫要说什么胡话才好。

费宏现在没了说辞,自然也无人阻止徐谦胡闹。

而徐谦咳嗽一声,道:“依我看,这之前,还应当加一句:承香火之连绵,历百朝而代嬗……”

听到这句话,费宏呆了一下,祭文之中,加一段这样的话,倒也无妨,这句话也确实是朱贤人生平的写照,所谓承香火之连绵、历百朝而代嬗,其实就是继往开来的意思,也就是说,朱圣人最大的功绩的事迹就在于,他传承和创新了儒学,孔圣人的学说,经过他的改良之后,得以继续光大,香火和指的便是孔学,代嬗的意思就是传承,意思就是说,朱贤人继承了孔学,使之昌盛连绵,历经百朝的传承。

这句话,可谓是大大的夸奖了朱夫子一番,就好像孔学没了朱熹,就要断了传承一般,不过这也是一句大白话,朱熹是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关系就好像是汉太祖和光武皇帝一样,一个是开历史之先河,允文允武,创建了大汉,另一个则是光武中兴,使大汉朝的国乍得以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