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

杨一清大喜,道:“杨公果然没有看错人,社稷危如累卵,要的便是你这样的敢言敢为之士。”

王道中忙道:“大人谬赞。”

杨一清算是彻底放心了,他现在终于明白,杨廷和为何非要点选王道中不可,这个人……确实可以用,用的好的话,正好用来过河拆桥,姓徐的就算升任了户部尚书又有什么用?户部尚书,终究还是在内阁之下,不可能绕过内阁,去做自己的事,没有内阁的批准,他徐谦什么事都别想办成。可是直浙总督可以发挥的余地就大了,钦命总督一方,掌握军权,节制治内百官,甚至直接插手民政、刑狱,这是独立之权,别看户部尚书比直浙总督更体面,可是在权利的配置上,还真未必及得上总督。

“是了,你此去浙江,便是闯入龙潭虎穴,徐谦在直浙经营多年,羽翼已丰,切不可掉以轻心,老夫一直和杨公商量,无论如何,也要助你一臂之力,这一方面呢,会调一支军马正好去浙江驻扎,名义上自然是替换新军,新军立了大功,陛下也颇为欣赏,所以想抽调入京,让京师各营军马好好观摩效仿,可是必须有军马前去换防,人选,老夫已经想好了,到时你若是有什么难处,尽可以去找刘总兵。还有……老夫从前管马政的时候,也有一些幕友,这些人公务案牍上的事颇为老道,也可以随你一道去,至于你还要什么,也尽管来提,只要能办到,老夫尽量予以满足。”

王道中顿时松了口气,他怕就怕到了浙江四面楚歌,可是现在看来,似乎内阁早有安排,连忙道:“这就足够了,下官一定不负大人期望。”

第六百四十章 开宗立派

三月十九,刚刚回到杭州的徐谦便接到了朝廷来的旨意。

对于这份旨意,整个浙江一时又惊又喜,喜的是徐谦高升,某种意义来说,是朝廷更加肯定了新政的成果,若是朝廷不承认,莫说高升,怕是加罪都来不及。

而且直浙总督升任户部尚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像是明升暗贬,这是实打实的高官,大权在握,户部尚书往往在朝中,都是地位仅次于阁臣、吏部尚书的存在,地位和礼部尚书相当。

现如今,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兼任吏部尚书,因此此时的徐谦,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就已经成为了朝廷第三号人物,手握天下钱粮,管理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主持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清吏司,除此之外,还掌握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握库藏户部三库;掌握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这个权利,绝对不小。谁掌握了户部,捏住了钱袋子,几乎天下的官员,都得乖乖的仰仗着户部行事,比如兵部,想要军饷,就要先拟出章程,说今年哪里哪里需要饷银若干,而后报到户部之后,户部要进行核算,若是觉得索要饷银,可以直接打回去,让兵部从新核算,没有户部尚书的同意,没有户部尚书盖了大印,谁也别想从国库中支取一两银子。

因此,户部尚书是一种超然的存在,他的存在目的就是和其他五个部堂以及京师中的各寺各监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所以经常在廷议上,往往户部尚书都是焦点,他要痛骂都察院浪费钱粮,要痛斥兵部这群混账东西算账不明,还要叫骂鸿胪寺浪费公帑。

这就是户部尚书,高端大欺上档次,狂酷霸拽吊炸天!

只是另一方面,浙江官场却是动荡不已,徐大人走了,大家怎么办?这新政,还要不要继续?出于这个疑问,大家不免提心吊胆,而且,徐制台刚刚升任了总督,如今又要成为尚书,这才多久,朝廷没人了吗?

可是无论大家如何想,圣旨一到,徐谦是必须启程的,因为这个时候,新任总督已经在前往浙江的路上,徐谦不想和这个家伙打交道,自然也不愿等他来,于是命了王艮几人在这里做好交割,自己则是轻车从简,北赴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