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页

掌声响起,无数人兴奋的道:“杀鸡儆猴,债券有多少买多少!”

……

正午休息的时候,赵明用过了茶点,便和一些文武官员聚在一旁的小厅里说话。

赵明很是无语,虽然他的立场和商贾们一致,可是并不代表,他认同这些商贾不顾一切的行为,作为朝廷命官,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他的吃相,还不至于这么难看,他左右环顾了众人一眼,淡淡道:“眼下是群情激奋啊,徐大人那边的意思是,让咱们自己拿主意,打还是不打,咱们自己斟酌,徐大人的意思老夫明白,就算动手,规格也不能高,只要以剿灭倭寇余孽的名义即可,只是凡事都要有个步骤,可是现在群情激奋,只怕是耽误不得了。”

拿定了主意,赵明道:“海路安抚使司要想想办法,在倭国的水域上,闹出点响声来,制造个事端吧,至于各大报纸,可以翻一些旧账,不过眼下,尽量不要透露出去,先拖几天。”

众人纷纷点头。

赵明又道:“不过京师、南京、福建那边,该打招呼的人要打一声招呼,省的到时候,有人弹劾,其实就算弹劾,老夫也不怕,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众人纷纷应了,闲坐了半个时辰,大家吃茶闲话,说了一些近来的趣闻,接着铃铛声又响起来,赵明长身而起,道:“走,继续开会!”

第七百三十九章 征讨

下午的听证厅里,火药味依旧浓重,和以往所谓之乎者也不同,就算是与会的儒学生员,态度也是出奇的坚决。

仁义道德,毕竟只是工具而已,不知道的以为天下尽是腐儒,可是相信别人天真的人往往自己就本身天真可笑。

儒生天真,是因为没有牵涉到他们根本的利益,比如他们天真的相信所谓的‘教化’就能治国平天下,其实天真的并非是他们,只因为朝廷实施教化的国策,才能最大化的让天下的读书人得到好处,至今单靠教化能不能使天下大治,这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而不知详情的人,偏偏以为这些读书人不知世故,用所谓的大道理去治理国家,简直就是蠢不可及,哪里知道,对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任何东西治理国家都不知道,重要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对自己有利,教化有没有用他们不管,但是他们高举教化的旗帜,只是借此来牟取自己的利益而已。

再如大礼议,在别人看来,似乎这些和嘉靖对着干的朝廷命官天真的可爱,实则却是,对他们来说,皇帝老子认哪个爹干他们屁事,他们之所以要挑起这场争议,高举所谓礼教旗帜,其实不过是借此给新皇帝一个下马威,遏制皇权而已,天真者以为别人天真,其实这些被人看做是天真甚至有些傻得可爱的人,却比大多数人都要精明的多。

王学的读书人,在新政中受益良多,也就是说,他们本身就是新政的受益者,比如他们家底殷实,家族在直浙有自己的生意,又或者他们受雇于报纸之类的文职,而报纸大多时候,都离不开商贾们的支持。

所以对王学门人来说,新政和他们息息相关,倭国锁国,简介的影响到的也是他们的利益。

商贾们最是赤裸裸,振臂一呼,就是要求武力干涉。可是王学门人们,也就是在座的读书人显然吃相就没有这么难看,他们会想尽办法,为一切暴力行为思索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