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巽奴、巽奴,你还记不记得?那一片宫室,便是咱们此前居舍!”

行走途中,李守礼突然拉住李潼,指着廊道尽头所通一片处在阴影覆盖下、望去便有几分破败感的宫舍说道。他脸色隐隐有些发白,可见记忆并不开心,口中也喃喃道:“我是再也不想回来这里了!”

李潼顺着李守礼指点方向望去,脑海中有关画面泛起来,更觉得身上阴寒几分。他抬手裹了裹身上的衣袍,深有同感的点点头。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最是摧残人的精神,饶是李守礼天性乐观都不愿再提及。

李潼并不知在他不曾到访的时空中,没有了那一篇《慈乌诗》,他们一家在受审完毕后处境有没有改善,但想到李守礼之后人体晴雨表之称,大概率是没有的。

人要向阳而行,哪怕满途荆棘,朝阳霁月,也足慰我遍体鳞伤!

再行片刻,转过一道宫墙折角,眼前豁然开朗,喧闹嘈杂的丝竹声也随风涌来。

第0048章 内教坊诸事

内教坊格局,也如仁智院一般,是一片独立的院舍,而且规模要庞大许多。

这也很正常,既然名之为坊,自然也就有名副其实的地方。虽然由于处在禁中,不可能真的像两都里坊那种规模,但是作为宫中乐户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必须的配套设施,肯定也是一应俱全。

得知二王到来,内教坊监事者也是匆忙出迎,乃是一名年在四十多岁,面白无须、皮肉松弛的中年宦者,自陈名为杨绪,司宫台内给事兼太乐署典事。

唐代官秩体系很庞大,围绕皇宫便有殿中省、内侍省并尚宫六局等等,官职与机构看起来很混乱。但其实也很好分辨,殿中省主要是为皇帝本人服务,还具有一部分外廷的属性,也主要由士人担任官职。

内侍省与尚宫六局则主要在禁中活动,其中内侍省主要由宦官担任官职、管理事务,尚宫六局则是女官,男女两套班子。几年前,内侍省又更名为司宫台。

至于这个宦官杨绪的官职也很有意思,司宫台内给事已经是品秩从五品下,这在外朝已经属于服绯并可以荫子的中层干部。

眼下内教坊尚未独立判事,仍归司掌礼乐的太常寺代管,所以内教坊官员一般也要挂上一个太常寺的兼职。因此这个杨绪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有太常寺下属太乐署的典事。当然,光宅元年武后监国的时候,太常寺也被改名为司礼寺。

可是,相对于从五品下的内给事,太乐署的典事仅仅只是一个流外五品的下吏,不入流的职位。

由此可见外廷在面对内廷时那种傲娇,内给事又怎么样,穿什么绯袍,你也配!跟中唐之后宦官专权的嚣张跋扈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