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当然,这也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时他爸爸可没有故衣社敢战士这样一批隐藏在暗处的力量可用。而且人家自有东宫六率,就算要搞事情,也看不上这不肖子抠抠搜搜的作风,栽也栽得光明磊落。

他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小算计,一边选了一张软稍弓,站在十步的距离上向硬木标靶去射箭。五十支箭射完后,拉弦的右手酸痛不已,持弓的左臂也被弓臂回弹震得酥麻难当,几乎抬不起来。

“殿下射技更加精湛,于此道确是颇有天赋。”

一名身材魁梧的主仗上前查看标靶,然后再一溜小跑返回来对李潼说道。

李潼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射中那十几箭还是开始臂力饱满时,随着力道渐衰,后边一多半都是脱靶。整体算来,不过十矢三中的水平,不过跟最开始一矢无中的仁者之射相比,当然是进步显著了。

不过对于个人武力,他也并不强求,就算上了战场,保命为主,杀敌之类,自有众将士代劳。

如果不是想着未来搞宫变或许还要亲自参加巷战之类,他连基本的骑射都懒得练,可见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太爷爷李世民那才是真本事。

“禀大将军,诸备身已经集结完毕。”

这时候,李湛又匆匆行入,抱拳说道。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甩着臂膀走出了小厅,又有令史上前汇报具体出勤人数。

如今的左千牛卫,千牛备身十六人,备身左右二十人,较之旧制多出不少。没办法,他奶奶革命以来便大肆荫封,许多贵胄子弟虽然得荫,但却无处安置,只能见缝插针的安排。

至于更下一级的备身与主仗,反而并不满员,备身八十二员,主仗一百一。这些人虽然属于下员,但却属于左千牛卫真正有战斗力的一群。

这其中有的是边牧大将举荐军功士入宿,有的是诸折冲府或勋官柱国以上选荐,因此在武力值方面还是有所保障的。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左千牛卫不至于完全沦为样子货。

“今日所考,骑射诸技。尔等诸员,绶列黄班,拱从仗内,当有志力荷此恩典。”

李潼也不多说废话,行至队列前便交代了内容:“不必陈说旧事推诿,只要我在领卫府,旬月有考,考绩如何,录入你们各自秩课,为南省夏官量用凭据。”

众备身们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彼此交头接耳的议论,但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敢直接出声反对。这位大将军的手段,他们可多是亲眼见识过,虽然各自出身不俗,但还真不敢说能承受得住大将军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