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谢奕礼入朝做官,谢道清入宫受宠,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不过皇帝陛下的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接下来要么是静静的等待宋国太子殿下赵询的死亡,要么是行险一搏,加速他的死亡,杨康的时间很宝贵,即便成为宋国皇帝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谓的等待上,他决定对宋国的太子殿下下手了。

宋国太子赵询如今二十七岁,他并不是皇帝赵扩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原名赵与愿,被封为太子后改名为赵询,此刻位居东宫太子,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不过宋国的朝政大权被丞相史弥远掌控,连皇帝赵扩都没有多大的自主权,赵询的地位可想而知。

宋国嘉定十一年,六月间,临安府郊外的长春观历经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建成,要举行隆重的典礼,这座道观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以长春真人丘处机为祖师,开启了全真教长春一派的历史。

由于一年前在蒙古的那场刺杀,全真教被牵扯其中,即便知道这是由金国皇帝一手策划的,可蒙古和全真教已然结下了仇恨,全真弟子在很长时间内是无法进入漠北传教了,全真教一下子失去了数百名嫡系弟子,损失惨重,这让掌教尹志平受到教内不同声音的抨击和质疑。

此时长春观公然和重阳宫作对,宣布自立门户,脱离重阳宫的统属,这无疑是对全真掌教尹志平的挑衅,在长春观落成的典礼上,终南山重阳宫来的使者被拒之门外,这是全真教分裂的开端,这场宗教战争一触即发。

长春观得到了宋国朝廷的支持,以宋国丞相史弥远为代表的各部官员列席了长春观的落成典礼,东宫太子赵询代表皇帝赵扩同行。这并不是说史弥远对全真教或者丘处机有好感,而是他接到了从金国传来的密信,荣王完颜洪熙让史弥远支持长春观,这位宋国丞相思来想去,认为是金国要对付重阳宫了。

在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宗教事件中,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全真教的分裂,没有人注意到宋国太子赵询,离开长春观的半个月后,太子赵询忽生重病,两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时年二十七岁,谥号为景献太子。

宋国朝野开始议论新太子的人选,杨康即将走上宋国的政治舞台。

第二十卷 天子剑

第一章 最后一局

在蒙古丞相耶律楚材离世一个月后,漠北的草原上刚刚落下第一场雪,一批蒙古人便离开漠北,朝着中原而去,这些蒙古人被称为怯薛,怯薛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番直宿卫”,他们是铁木真的贴身护卫。

怯薛是从蒙古贵族中选拔出来的勇士,他们负责照顾铁木真的生活起居,保卫大汗的安全,怯薛是一种世袭的职位,具有极高的忠诚度,这是耶律楚材把最后一个布局交给他们执行的原因所在,这些人前往中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查明大金国皇帝完颜康的生死,他们是为了一雪前耻。

当铁木真被刺杀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瞎眼的女人把手插入大汗的头颅里,然后随意的抛在地上,每当想到这一幕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到深深的屈辱,这种屈辱需要鲜血才能洗刷,他们要找到敌人,用敌人的头颅来洗脱耻辱。

耶律楚材认为杨康还活着,只是不知道在那里,不过只要这个世上还有这个人存在就必然会留下痕迹,有几条线索可以追查,其一是金国,那位皇帝陛下可能隐身在金国朝廷的幕后,其二是杨铁心,那位皇帝陛下也可能会和家人相聚,其三是宋国,蒙古丞相觉得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些怯薛根据耶律楚材的猜测分成了三路,一路去往金国的开封皇城,一路追查杨铁心的下落,一路去往宋国的临安府,他们伪装起来混迹在人群中,注意着各种蛛丝马迹,只为了找到金国皇帝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