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落日风雷[校对版] XVLEII 2895 字 2023-03-20

萧若男黯然长叹,说道:“壮士之策虽好,家父却无法实施。家父职权仅限于军中,而壮士所言却涉及朝廷政令。铲除恶霸豪强是地方官的事,开仓减税又归户部工部管理,家父无法插手。而各地官吏的升降弹劾要由吏部刑部都察院等衙门统筹,最终由天子裁决。家父更没有这个权力。”

天赐道:“萧大人可以上奏天子,请天子圣处置。”萧若男道:“只怕天子也无能为力。他登基未久,权位尚不稳固。对朝中权奸笼络犹有不及,不会贸然触动他们。这些奸臣各有各的门生故旧,盘根错节,官官相护。别说找不到他们不法的证据,就算找到证据也无人能惩办。家父不能,天子也不能。”天赐暗自感叹,皇帝也并非无所不能。替父报仇要求诸于己,不能寄希望于他人。

萧若男道:“李壮士,我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天赐道:“小姐尽管直言,不必顾忌。”萧若男道:“恕我冒昧,请问壮士只身行走江湖,究竟为了何事?”

天赐叹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下只身离家,流落江湖,也是出于无奈。”萧若男道:“难道壮士就不挂念家中的父母妻儿吗?”天赐苦笑道:“在下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有什么好牵挂的。”这话却是违心之言。他时时挂念着兰若和小慧,距庐山日近一日,相思之情也日甚一日。萧若男一问触动他的情怀,神驰万里,一颗心早就飞上了庐山。

萧若男丝毫也没能留意道天赐神色的变化,说道:“我观壮士真非常人也。箭毙悍贼于举手之间,勇力冠绝当世。运筹于帷幄之中,策略之妙足以治国平天下。可见壮士文韬武略。如今天下将乱,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壮士如能从军杀贼,堪为国家干城。弃之草莽,诚为可惜。”

一石激起千层浪。天赐心潮激荡,久久难平。他何尝不愿从军杀贼,可是天不从人愿,凌云之志只能深埋在心底。他道:“在下山野俗人,一向疏懒惯了,不喜拘束,实无心在朝为官。况且如今虎狼当道,君子趋避,非出仕之时也。”

萧若男道:“壮士之言只怕不是真心。若无报国之志,文才武功学来何用?正因为天下将乱,虎狼当道,方有壮士用武之地,何言非其时也?”

天赐叹道:“在下自幼苦读诗书,勤练武功,为的是有朝一日效命于边疆,立功于异域。从没有想到要逐鹿天下,为一己一姓之江山,与同胞手足自相屠戮。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朝廷能得民心,则社稷安如泰山,何需李某?若朝廷不得民心,纵有千万个李某也无力螳臂当车,与天下英雄相抗。”

萧若男道:“壮士之言差矣。龙老贼为人残忍狠毒。他若成势,则普天下生灵涂炭,血流飘杵。壮士不为朝廷着想,也应为苍生着想。上报君恩,下安黎庶,方不负好男儿七尺之躯。当此国家存亡之际,壮士欲独善其身,置天下苍生于不顾。我为壮士非之。”

天赐长身而起,一揖到地,说道:“小姐只知苍生之苦,却不知在下之苦。在下有报国之心,更有难言之隐,只有辜负小姐美意了。夜色已深,小姐请休息吧。在下告退。”转身走入内洞,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萧若男大失所望,暗道:“此人有悲天悯人的襟怀,报国安民的雄心,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可惜,可惜!不知他有何隐衷,使他失意至斯。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希望他不要与朝廷为敌,不要与父亲为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暗自盘算良久,终于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翌日一早,云消雾散,风雨渐收,又是一个好天气。众人收拾昨夜剩下的野味,匆匆用罢了早餐。天赐向萧若男告辞,笑道:“荒山夜雨,得遇五位佳客,李某幸甚。希望以后有缘再会。”

萧若男道:“鸣环,取我的剑来。”鸣环送上那口乌黑的铁剑。萧若男捧剑在手,说道:“昨夜得聆壮士高论,足慰平生。若男无以为赠,这把长剑是我的随身之物,赠与壮士做防身之用。请壮士不要推辞。”

天赐接剑在手,沉甸甸足有数十斤重。剑法讲究轻灵迅捷,所以长剑份量往往很轻,多则三五斤少则一两斤。天赐不愿练剑正是为此。如今见此剑沉重,十分乘手,便有几分喜爱。拔剑出鞘,悄然无声。剑身乌黑,却暗隐流光。剑锋不利,却微露寒芒。天赐赞道:“好剑!我看它绝非凡品。”

萧若男道:“壮士知它不凡,足间高明。《兵器谱》中曾提及此剑,却未记述其出处,对其神奇之处也语焉不详。我曾试过此剑,剑锋并不锐利,无法斩金断玉。可是无论多锋利的宝剑也砍它不伤。”

天赐插剑归鞘,双手奉还,说道:“此剑乃兵中神物,又是小姐随身佩剑。在下不敢夺人所好,请小姐收回。”

萧若男早料到他会推辞,说道:“令友赠送落日弓穿云箭之时,壮士可曾推辞?”天赐道:“并未推辞。”萧若男笑道:“壮士是不把我当朋友了?”天赐笑道:“岂敢,岂敢!古人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在下与小姐虽只是一面之缘,蒙小姐不弃,推心置腹。在下非朽木顽石,焉敢有负小姐厚爱,不把小姐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