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世民已经是将自己的几个适龄孩子都送到了学宫之中,不为别的,学宫的教学水平真的是比皇宫里那些教授强多了,因材施教,自己的几个孩子成长速度他也是有目共睹的。

最重要的是学宫之中还有一种名为“文气”的力量,可是能化腐朽为神奇,当真是仙人手段,李世民几次想请教元正所谓文气,都被元正以学识积累所致,给搪塞了。

稷下学宫中,如今一位老师正讲着《论语》,只见随着他讲课,课堂之上竟是一个个文字飞舞,有人悟性高些,有所领悟,就会有一二文字投入他的神魂之内,使得他对论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下课之后,这位老师返回了书殿,没错,这些老师都是住这里的,学宫里有两处藏书的地方,一个是书殿,一个就是藏书阁,学生看书都是要去藏书阁,书殿都是老师休息的地方,是不允许学生进入的。

只见书殿里,这位老师进去以后,竟然直接化为了一本书,躺在了书架之上,封面正是论语二字。

原来学宫里的这些老师竟都是书本幻化,怪不得李世民怎么调查都是查不出来,再看书殿里可是足足躺着上千本书籍,那不就是说这些书本都是学宫里的老师,若是让其他人看到这一幕,怕是要惊讶的合不拢嘴。

其实这些书籍都是元正亲笔书写的,有文气加持,再有元正点化,便是都有了幻化成人的能力,这些人对于某本书的理解,可是太深了,远不是朝中那些文臣可比,杜如晦前来请教学识,结果却是败北,也就不奇怪了。

新的一年里,正气学宫再次开宫收徒,这次的入学率就更是恐怖了,整整三万学子进入学宫,甚至还有临近大唐的小国,慕名而来,正气学宫也是来者不拒,一视同仁。

就这般,正气学宫的名气,不断地向外扩展,逐渐影响南瞻部洲的文运。

大唐太宗十年,草原上遇到了罕见的天灾,一年里牛羊冻死无数,草场埋沙,整整一个冬天,冻死饿死者无数,如今的他们再也无法可想,匈奴王万般无奈之下,纠结草原十八都,直接南下入中原劫掠。

此时的大唐安稳太久了,根本没想到匈奴会突然出击,短短月余,竟被匈奴兵临长安城外,此时挡在他们面前的正是正气学宫。

匈奴王看着眼前的学宫,有些犹豫。

“大王,听说这正气学宫之主乃是当年的隋、唐太宰元正,我们还要继续进攻吗?”

一位部落首领看着正气学宫有些失神。

元正的名气可不只是在大唐境内如日中天,就算是在草原上也是令人如雷贯耳,隋时草原大举南下,百万大军被元正一策倾覆,唐朝刚刚成立之时,他们也是迫于饥寒南下,同样是几十万大军,却是有去无回。

而让草原各部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眼前的正气学宫之主——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