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页

而他们,此时也在局中。

更在左右历史棋局的三岔路口。

是拥立胜利者李隆基上位,过上几年舒坦日子,然后他晚年搞出安史之乱,他们乃至他们的家族都给李唐江山陪葬。

是将宗族礼法踏在脚下,承认女子也可以有继承权,能出一位女皇,便能再出一位皇太女,去死心塌地付佐安乐与韦后?

又或者说,他们也可振臂一呼,将武周也好,李唐也罢,一同扫入历史长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也可南面称孤,登基为帝。

但在太平盛世,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不会跟着你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造反,这样一来,你造反的队伍都拉不起来。

拉不起队伍,收拢人心更是难于登天。

你想登基为帝,别人也想,谁也不服谁的情况下,只会成为武皇的瓮中之鳖。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武皇对军队的掌控力绝对不是他们所能比拟的。

当初李唐宗室们因不满武皇窃国而举事造反,个个声势浩大,兵锋直逼洛阳,但也个个被镇压,落个尸首分离的下场。

颇得人心的李唐宗室尚落得这般下场,更何况在百姓之中毫无根基的他们?

——造反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造反不行,奉李隆基为主更是自寻死路,那么他们似乎只剩下一条路——

承认安乐与韦后的合法性,让武皇不再是华夏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让九州大地迎来一位又一位的女皇的统治。

“圣人,安乐郡主杀临淄王相王寿春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