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振亲手捧着的锦盒里,最中间放着一个白玉的虎头玉佩,早年间皇帝还是太子时,赏给他的。

王振这么做,一个是想要用行动驳斥天幕说的,他借权敛财的事,证明他的家资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另一个是想借这颇有寓意的赏赐之物,唤起皇帝对往昔的回忆,顾念一下旧情。

这一招,是王振针对朱祁镇的心性,精心设计出来的法子。

王振相信,皇帝还会像以前一样,不会多想就偏向他的。只要皇帝相信自己,自己就是“清清白白”的王伴伴了。

一路上,王振越想越觉得可行,王林带来的担忧恐惧感,也褪去了不少。

只是,当箱子抬到了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也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便命邝埜将箱子抬去兵部。

王振忙主动打开锦盒,往皇帝面前递了递,朱元璋只扫了一眼,就顺手“啪”地合上了盖子,转手就递给了邝埜:

“这千金,一分一毫都去了何处,你都得清清楚楚,回头朕要问你的。”朱元璋只顾着和邝埜说话。

邝埜忙恭敬地双手接过锦盒,震声地回道:“谢陛下!臣一定亲自督办这个事!”他从未如此爽快利落地接下皇帝给的差事过。

朱元璋的意思,邝埜完全领悟到了,就是想效仿古人,千金买马骨。

按照天幕所说,此次与瓦剌之战,败报频传,十分影响兵卒的斗志与士气。但重赏为国战死疆场的将士们,除了抚恤家属,以示皇帝的褒扬和关怀外,重点是能提振士气,从而提升战斗力。

再看低眉顺眼的王振,邝埜和于谦等人,从未感觉到如此舒畅过。

装金子的箱子,当着朱元璋的面,用封条直接封起来,然后加盖了兵部的大印,被抬了下去。

朱元璋重新回到躺椅上坐下,问王振:“这马顺,怎的去了恁久还未回?”

王振此时全身都紧绷着,听到皇帝这样问,一瞬间,便有上千个念头在心里转过,心中的疑惑更加深了。

“回陛下,想来是皇城区域大,人多且杂,想要查个清楚,是需要一些时辰的。”

果然长着一张油滑的嘴,回答得滴水不漏的,既没有显得他和马顺很亲密,又帮着马顺圆了这个事儿,是欺上瞒下的一把好手,也难怪朱祁镇对他如此偏信。

而朱元璋呢,好像只是随口一问,在听了王振的回答后,也只是不置一词地嗯了一声。

第9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9)

王振等了好一会儿,没听到皇帝继续问马顺的事,更没有提一句他捐献了千金的事!王振有些麻了,突然感到了一丝惶恐和无助,这皇帝,怎么和先前完全不同了!

刚刚还觉得自己对皇帝十分了解的王振,突然感觉,似乎有些事情,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了。

朱元璋的注意力看似又回到了天幕之上。

【这一路的风雨,都像是上天在给大明朝的示警,可皇帝一意孤行,大军依旧于七月二十三到了宣府。到达宣府后,天气更加恶劣了,再加上关外比关内冷得多,许多士兵都没有带足御寒衣物,军队纪律也更加涣散。更要命的是,大军的粮食也接济不上了,兵卒们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行军,还能有几分打仗的心思?再加上战败的战报不断传来,情势越发危急,群臣见此情况,再次上奏皇帝,请求停止北上,驻跸宣府。】

【一般人处在这种情况,就不想继续行军了。可当时的情况是,大臣们多次上奏后,王振怒,俱令略陈,意思是王振对此大怒,让上奏的人都简单略说。于是在朱祁镇看来,就是群臣排着队跟他重复同一句话:陛下,不要去大同了,就留在宣府吧!王振这个中间商,截掉了最重要的信息,造成了严重信息差,一身反骨的朱祁镇,就跟听到了唐僧念经似的,不仅不听,还心生反感:我不要你们觉得,我要我觉得!我就要去大同!】

李世民叹道:言路不通,臣意无法上达天听,祸不远矣。

玄烨赞同:宦官们弄权的方法,大多是欺上瞒下,使得皇帝闭目塞听,斩断了众臣与皇帝的来往交流,自然令皇帝昏聩。大清也是吸取了大明的深刻教训,断绝了宦官弄权的可能。

朱元璋心中更是怒意丛生,他早就看出了宦官阉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在洪武十七年,特地铸造了一块三尺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①,以警示后人,也算是立下一道铁律。他没想到,作为太*祖皇帝的自己,铸下的铁牌,竟然会被一个宦官给融了!朝野上下竟然没几个人反对?这不是狠狠打他的脸吗?难道自己死了,说的话就不作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