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媛刚想开口,但李明宇的话还在继续,“我当然知道你的事出有因,我也理解你已经管了很多了,可别人不知道,别人不理解。难道你要在别人因此对你投来别样目光时,挨个上前解释吗,不会,别人不会听,因为人先入为主,你也不可能一一解释,因为不现实。”

杨媛撅撅嘴,确实他们国家的社会世俗就这样,这点她无可辩驳,“可总不能老是我吧,从我刚……从不上学参加工作开始,这家里大事小事,哪次我没帮过忙。”

“四哥上班结婚,三姐在乡下出事,大哥家孩子生病早夭,我哪次不是出钱又出力,得她们半句好了吗,没有。以前,他们对我好,我也常想着她们。现在他们的目光里没有我,觉得我比不上大哥和杨志康更让她们心疼惦记,那我就离他们远点,多爱我自己,顾好自己这有什么错。”

这个观点,李明宇也是十分赞同的,当即肯定了她,“没有错,非常对。”放到他自己身上,母亲讨厌他,他也是离家远一点,多顾好自己生活,他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那你付出了这么多,何必差这一步?媛媛,外人看热闹的时候,只会讲儿女不孝顺,与父母离心,可少有说父母不对的,因为你要知道,大部分能说这样话的人,他们代入的可都是父母角色。”

所以杨媛这样不管了,再也不回去,回头到最后,很可能自己名誉受损。尤其是明天又休息日,杨文平会回来,带着他妻子萧书婉也会回家。不管昨天婚离成没有,父母大吵一架,杨兰知道了又逢休息日有时间,肯定也要回娘家调和,连带着孟泉也会抱着磊磊必定也会去。

在市里的孩子都回家了,杨媛离这么近却不回去,别人会怎么想她,外人又怎么看她?

“你这么通透的人,不管是在厂里工作,还是和朋友,甚至去省城,大家都说你周到,细心,说你好,说你来往自如,怎么放到家中,就开始意气用事?”

越是认识杨媛,李明宇就越能感觉到她身上这种奇妙的违和。她在外办事,总是游刃有余,给人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不管是面子里子,哪一方的都能照顾到,最后还从不会让自己吃亏。可以说要是不看她尚且青涩的面孔,杨媛的办事风格总是会让人忽略她的年纪。

但对待家人的态度上,看她最近行事,和陆陆续续听到的之前杨家发生的事,李明宇觉得杨媛有些拧巴。在帮家人对外处理事情的时候,她做的也挺好,但处理内部,比如在和父母间的事情上,她却总是以情义为主导的多,

说直白点,就是处理其他事的时候,她都条理清晰,有脑子,但尤其在和父母间的事上,她大部分随情绪走,脑子就搁置不用了。

李明宇也是昨天晚上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发觉到她这一点后,觉得神奇又疑惑,为什么一个人身上,对内对外有这么巨大的反差呢,想想杨家的环境和杨家其他孩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养出这样内外风格不同的杨媛。

倒不是好不好,因为这种反差也是杨媛整个人一部分,也是她独特之处。就是这种内外差异,让他好奇。

李明宇当然不会知道,甚至可能杨媛自己也没太发觉,她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是得赖于穿越前,奶奶对她的教导,和跟随父母在场面饭桌上见的事多了,潜移默化影响了她的做事风格。

而对家人完全不带脑子,是因为她以前和亲爸妈相处是真不用带脑子,父母对她予取予求,无条件溺爱的态度,让她脑子根本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杨媛跟父母说话就变得想什么说什么,可以说对他们比对自己还放心。

而来到这里后,尤其是那场似梦似幻遥望到亲爸妈的场景,醒来后,又看到杨爸杨妈围在她周围,体贴入微的照顾模样,让杨媛不免有几分移情。

虽然她心里清楚,杨爸杨妈跟她亲爸妈是不一样的,她自己也做不到,真正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一生都不可舍弃的父母。

可在具体事情中,理智与情绪中间,还是会时不时心软,时不时想对他们好一些,也渴望他们对她也好一些,总是不可避免的将对亲爸妈的态度投射到杨爸杨妈身上,说不清什么心境。

也就让杨媛有时候理智告诉自己,她又不是亲闺女,生那种气干啥,有时候又不由自主的心里不舒服。

两人都不再说话,在长堤走了一段又返回来,去食堂吃饭,直到临分开前,李明宇才又说了一句,“站在杨姨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角度,站在杨志康突逢变故接受不了的角度,他们种种行为好像都能理解了,当然理解不代表赞同。换位思考我是你,我也讨厌陷入这种无休止的漩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