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今天做的很棒。”他还学着她平常的动作,竖起了大拇指,“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最重要。”说着他还想拥抱一下她,反应过来这是在人来人往的车站,心里只能遗憾作罢。

“我知道了,你也要时刻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等你回来。”

说完这句话,两人竟都有些伤感,自去年两人说好处对象开始,好像还没正儿八经分开过呢,有时候时间长了,两人又默契十足,倒真是觉得已经成结了婚的小夫妻一般。

“一会在火车站广场买根冰棍吃再回去,天太热了。”李明宇没忍住,还是掏出手帕为她擦了擦脑门的汗,动作很快,杨媛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已经擦完了,

“我不在,你记得吃饭,不要因为天热没胃口就不吃,哪怕就喝碗绿豆汤也行。家里水缸里还剩了小西瓜,你一会别忘了拿回去吃……”明明在家刚才已经嘱咐过得话,又被他反反复复的说,

恰此时哨子声响起,杨媛推他上火车,“我知道了,知道了,你快上车吧。”

李明宇被不由分说推进去,啪关上了车门,他又挤到窗户口探出头,对她大声说:“回家路上看车,小心点。”

列车移动渐渐远去,杨媛站在原地,满脸笑意,朝他挥手。

但如果她现在能知道,李明宇此去会面临什么,她一定会不顾一切将他拉下这辆列车。她宁愿他生气后悔,也不想再尝一遍险些失去他的痛苦。

第175章 盘算小金库

李明宇离开后,杨媛的生活有些平淡,每天两点一线, 不是上班坐办公室,就是在自己家窝着,天气那么热,稍微一动就一身汗,她哪里也不想去。

偶尔忙一下齐延兄弟俩的生意,当然主要是齐安在干。夏天是吃西瓜的时节,可惜他们这边没种,想吃就得吃南方拉过来的的。

杨媛带着齐延亲自又去了一趟省城罐头厂,这回他们还和运输队聊了许久。回来的时候,带回来有小半车西瓜。

临进江田市前,让齐安拉走一半,剩下一半杨媛带到厂里。下边职工自然不够分,她就给中层干部们分了分。

杨媛谎称要人家这么多西瓜,得回报过去些仓库里的瑕疵布。

书记咬了一口又沙又甜的瓜瓤,摆摆手,随她去了。

杨媛心中一喜,捡光滑清凉些的布料按瑕疵品出库,吩咐齐延给人家送过去,但其实两人心知肚明,这些布会按事前说好的,让齐安转手卖给省城的黑市小头头。他们这次就赚个轻省钱。

而答应给省城运输队和罐头厂主任的好处是,草莓。

齐安前两年就在下边乡村里当知青。距离他们市区乘公交车也就五六个小时的距离。那个村叫西沟大队,顾名思义他们村的地都是高高低低沟沟洼洼,一年到头,种不出多少粮食,村民穷的叮当响,年年还得往公社里赊粮食吃。

去年西沟大队去了个知青,见多识广,发现村里人不管怎么努力干活,都吃不饱后,开始另辟蹊径,摸索指导起大家种水果来。后来发现草莓长得最好,他们便开始专门整出一半地种草莓来。

那西沟大队的大队长也是穷怕了,死皮赖脸在公社里软磨硬泡。公社甚至县里也是从没见过大男人撒泼,这下也算开了眼界。公社不敢做主,报到县里,县里一看西沟大队赊粮食数量连年增加,也就死马当活马医,私下允许他们一半地种草莓。但不能投机倒把,否则被抓了公社不管。

西沟大队能种草莓虽然高兴,但接下来卖给谁才是最发愁的,现在除了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别的也没地方能买卖。他们提着篮子去了供销社,人家倒是收,按农副产品收,拿到钱看着不少,可大家一分一算成本,再买点吃的粮食,发现不剩什么了。

时间一长,大家混个响水饱后,慢慢的自然欲望升级,想吃点干的,吃点实打实的抗饿的粮食。

齐安虽然离开了西沟知青院,但他会混,在那的人缘都不错,有其他没离开的知青在和他写信说了几句这个事后,齐安计上心头,马上找杨媛商量,这才有了现在一出。

他们和省城罐头厂主任私下说好,以罐头厂名义去西沟村收草莓,价格自然是比供销社要略高一些,回来以比南方草莓略低一点的价格再入罐头厂里,这样大家都皆大欢喜,十分满意。而草莓的收价和入厂价中间的差值,就是他们赚的。

杨媛盘腿坐在床上倒出她的铁盒子。

现在她补贴按干部身份算,但因为工龄低,到手的补贴当然和别的同为主任的不能比。她现在勉强定到二十八级,一个月有27.5补贴,外加上涨后6.1的津贴,这样每月能拿到33.6 每月只吃喝一项至少就得花去16 、17 块,这还是常去蹭李明宇饭的情况下,否则她全在食堂吃的话,花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