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以后,就变成了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女娲去修整战场;

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第一次开始有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之说: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女娲再次后退,变成了先盘古开天辟地,然后有女娲抟泥造人;

然后是共工、颛顼、祝融等人作战,怒触不周山,女娲来炼五色石补天。

——女娲从最早诞生的创世神,一步步后退,成了专门给男人善后的辅助者。

唐朝时期,司马贞补写《史记·三皇本纪》中,也继承了东汉的说法,只不过变成了与祝融争霸:“诸侯有共工氏……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而再往后,到了宋明清时期,儒生直接认为“女娲补天”是荒谬传说,已经不认可了。

南宋时期的《路史·后纪二》记载:“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南宋人认为,女娲的功劳,是创造了婚姻制度;

比如清人李可珍《重修娲皇庙碑记》记述中皇山娲皇宫重修之事,认为女娲并非炼石补天极,而是别男女、通婚姻佐天立人伦之极,将补天极与立人伦沟通起来;

清朝嘉庆年间,杨毓崧《重修娲皇庙碑记》记述河南店娲皇庙重修之事,则直接认为补天、断鳌足等事“荒诞不经”。

清朝人不但认为女娲补天是荒谬的假说,还继承了宋朝的观点,认为女娲的功劳是“别男女、通婚姻”,所谓的补天并非真正的补天,补的是人伦。到此时,女娲从“补天”的创世文明神,降落为“造人”的“始祖母”。后世的娲皇庙中也变成了主要祈求婚姻、子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