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亲自会见了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感谢援华专家,尤其提到了3位对华夏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其中一位就是桥梁专家唐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他也是当年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苏联专家组组长。

这位西林不仅仅援助建设了武汉第一长江大桥,1948年夏天,随苏联抢修队去华夏东北连夜,协助彭敏率领的铁道兵一起抢修被破坏的第二松花江大桥,保证东野大军顺利渡江;

1949年,西林来华协助彭敏修复陇海铁路洛河桥,使陇海线贯通,随后又一起参与成渝铁路、兰新铁路桥梁的假设。

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西林提出了一个“新办法”——“管柱钻孔法”,这是有别于传统的“气压沉箱法”的建造桥墩的施工技术,但是速度更快,“气压沉箱法”下沉速度是每昼夜几公分,“管柱钻孔法”下沉速度则是每分钟若干供奉,而且适合长江的水面作业环境,能保障工人健康。

但是使用新方法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苏联那边对西林不满,派出新的专家团,名义上是来审核,实际上是在监督,反而是华夏官方对西林格外支持;

其次施工过程中,第一根管住下沉到岩石盘用了7天7夜,因为打桩机不行。

西林觉得这个效率忍无可忍,于是把苏联设计的震动打桩机图纸贡献出来,并且把正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中进行展览的震动打桩机展品拆卸后拍照、制图,提供给华夏方仿制参考。

华夏官方大桥局集中国内所有顶尖工程技术人员到桥机厂,与西林等专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终于试制出威力更大的震动打桩机,10分钟内可以让管柱下沉4.78米,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最终,1957年5月4日,西林与彭敏一起见证了武汉长江大桥南北两岸的钢梁合龙。

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试通车,10月15日落成通车典礼。

为了表现对西林的感谢,铁道路不仅保留了当时的管柱钻孔法的巨型试验墩,还在大理石基座上镌刻了彭敏撰写的纪念碑文,在纪念碑上用金色铜字铸上了西林等28位苏联专家的名字和功绩。

.

主父偃看到西林帮华夏去拆卸打桩机帮忙研发新的打桩机,感觉受到了启发:“原来适当时候示弱,还能得到这么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