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两人商议了半天,把种种细处全都商议妥当,唐时锦又重写了一遍,王慎行也直接在她这儿写了折子,一齐递了上去。

十余日后,折子到了京城,先到了内阁手里。

阁老王恂实先看了,便赞道:“不愧是财神爷!字字珠矶!”

旁人纷纷道:“出了何事?”

王恂实拿着折子,递过去给赵守辅看,一边向众人道:“是庆国公的折子,说了一些丝绸之事……”一边又向赵守辅道:“头一遍看时,下官想说这不是胡闹么?可是细看下来,又觉得十分绝妙!”

旁人听了,也不由得好奇,谢次辅便凑过来与他同看。

炎柏葳坐在外围,挑了挑眉。

他如今初来乍到,还处于吃闲饭的阶段。

当然了,他是有捷径的,不管是沾媳妇儿的光,还是从他自己这方面走,都有捷径。

但捷径未必是真正的捷径,此时亮出身份,并不是好事,对他,对唐时锦都不是好事。

为什么呢?

因为如今的内阁,权限实在是太大了。

正常来说,奏折到达京城,应该由通政使司汇总,之后由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之后才交到内阁,由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处理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才是校对下发。

但如今,由于元盛帝懒于政务,多年以来,就渐渐的变成了,各地奏折先汇总交到内阁,由内阁梳理之后,将大事奏报皇上,然后再按着皇上的意思,做出处理。

这么一来,内阁诸人,只要齐心,可以轻松的把持朝政,想让皇帝知道什么,他就知道什么,不想让他知道,他就不知道。

就因为内阁的权限太大了,所以,他们绝不会喜欢任何人来分权。

他们更喜欢元盛帝这种不管事的昏君,或者扶一个听话的傀儡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