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观澄 是辞 1603 字 3个月前

“欢喜。”

何止欢喜,欢喜至极。

世间所谓舍得,师父从来都讲如何“舍”,且莫要计较得与不得。竟不知,原来“得”字是如此滋味,当属极致。

“得”是仓皇之下仍能见你一面,“得”是山高水长我许一生相陪。在这古寺之中,高墙是硬的,鸣钟是硬的,木鱼是硬的。曾经我以为,只有蒲团是柔软的,现下亦要推翻,全不做数。

最软的是我与阿阴两映的心,以及卿卿至柔的唇。

次日清早,竺寒在钟声中转醒,猛的起了身,只觉得脑海片刻漆黑不散。用力转了转眼珠才转为清明,再偏头看床榻里侧,早不见阿阴身影。一时间心头有些许失落,却又明知不应失落,那便是惋惜。

伸手摸了摸唇瓣,有些哑然失笑,确信昨夜真实。

有小沙弥扣门,“竺寒师叔,可起了?”

他叠好了被子,朗声答道:“进来罢。”

其中带着些自己都未发觉的愉悦,也是奇怪。

小沙弥开门,却不止他自己,还有成善法师。竺寒赶紧做礼,道:“师父,晨起吉祥。”

应答了声后,小沙弥把一卷布帛放在桌上,默默退到门口。竺寒以为成善又要同他理佛法,正打算去净个手,被按住了。

“观澄,坐下。”

他顺从坐下,等待成善开口。

“长安西明寺近日正着手译《金刚顶经》,住持修书于我。盼我派个弟子前去,你可愿意?”

“师父,弟子……”他是想拒绝,可不知怎么恰当开口。

然而成善也不准他开口。

声音严肃打断道:“这节选的经文先放在你这,今日不必再进正殿,你多加以研习,再做打算。”

他对竺寒寄与的厚望,从来都不是继承般若寺而已。无论是竺宣还是竺弘,其实都比竺寒更适合做下一任的住持。那竺寒当如何?当入长安,进西明寺译经,再委托成善师兄引荐,进大兴善寺,受口耳相传的无上密法,此后造业无穷无尽。众生何其幸,能得竺寒度化。

且上了年纪的老僧,太过看重“佛缘”二字,总归是不愿轻易舍弃这个心爱的弟子。如今竺寒遭了违缘,愈加坚定了成善没有选错人之心。因自佛陀涅槃以来,哪位高僧不是在苦海挣扎过,才有朝一日出世、入世,最终得以大成……

成善持着禅杖起身后,在原地怔愣了下,竺寒询问:“师父?”

他缓缓应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