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观澄 是辞 1577 字 3个月前

可她以为今日既然让唐叁坐下,且唐叁明说了是帮韩听竺喊价,总归是要买个玩意回去罢。忍不住低声同他讲:“这个嵌螺钿经盒真真是唐年间的,值当收藏。”

韩听竺仿佛听到了做回应般地点点头,可唐叁却无动作。阿阴心想着,也就唐朝的物件我能帮你看看,别的可就不懂行了。但她承认,本意也就是看看热闹,再见见《永澄》落入谁手,就已足够不枉此行。

陈万良见着众人无动于衷,当是这些东西入不了眼。他也是个只认钱不识货的,便知会后台,上最金贵的。洋行懂拍卖的人直说不好,这最重头的自然是要放在最后。陈万良千怕万怕,怕的就是这事办砸,踹了那多嘴的人一脚让他收声。

却没想到,阴差阳错的引了韩听竺“上钩”。

拍卖师神神秘秘开口:“看来刚刚的那些小物件入不了各位的眼。现下上来的这个,可最是珍贵,大家瞧好了。”

说这话时,阿阴正百无聊赖地数那茶杯上的纹样,一片寂静后,她总觉得有莫名的情感在牵引。一抬头,那从盒子中取出来的,可不正是《永澄》。

纹样也不看了,她靠在椅子上,揽了揽身上的披肩,视线不移。拍卖师在啰嗦地讲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阿阴一个字都没听得进去,还有人比她更了解吗?一束光打在放拍品的台子上,阿阴看的不是木雕,看到的是盛唐僧人。

最清晰的一声,是身旁隔着些距离的唐叁。叫了《永澄》的第一声价,也是今晚整场拍卖会的第一声价。

“二十万。”

第38章 民国篇·韩听竺(拾叁

阿阴记不太清,当时还有没有人竞价。韩听竺开的确实不低,却也不算高的离谱,若是真有瞧上眼的,还是舍得再开价的。或许也有原因,是他们不敢、不愿同韩听竺争。

不论有没有,不论加没加,最后《永澄》终归是入了韩听竺的手。亦或是说,阿阴的手。

他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她。

那时候阿阴心境如何,回想起来,满是苦涩。当拍卖师说出“这座唐朝天宝年间的木雕由韩先生拍下”时,她甚至无暇去纠正年代的错,眼眶实在是酸,又有些无名的情绪在涌。四周是长久不断的掌声,在恭贺韩听竺喜获至宝,至此也宣告,可以放心拍这场拍卖会的所有拍品。毕竟天塌下来,还有韩听竺顶着,落不到他们小老百姓身上。

韩听竺瞧着周围热络没有停的架势,阿阴正扯了衣襟旁别着的手帕尽量得体适宜地擦拭眼角,他挥挥手,示意拍卖师继续流程,终于场面恢复如常。倾身握了阿阴一双冰凉的手,好似掌声化为了无形刺眼的光照得她泪目。

“秋过了,阿阴还感伤?”

她回握他手,强撑着扯出个笑,“为何?”

不说清楚,单一句为何,他心中清楚,答案也清楚。

“为阿阴。”

听了他压低着声音道的三个字,阿阴轻笑一声,泪珠亦不受控制地垂落,滴在手背上,又滑落到两人交握的掌中。

“蠢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