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童韵想了想,纳闷:“你之前结婚,我来过的啊,当时我看着家里的桌椅什么的,都挺齐全的,怎么现在都没了?”

当时她还觉得柯月嫁的这户人家不错,比顾建国家境强多了。

柯月闻言,眸透出恨意,呸了声,这才说:“那根本不是他们家的,那都是借的!”

~~~~~~~~~~~

借的?

童韵回去路上还在想这个事儿,以至于几个嫂子都笑望着她:“想什么呢?”

童韵不由得把顾跃进家之前桌子椅子是借的这件事告诉了嫂子们。

陈秀云噗嗤笑出来了:“其实也正常,村里人办喜事图个面子,家里啥都没有,找邻居借点东西不算啥!我还听说过有人相亲的时候,姑娘来家里看,赶紧跑四邻借了一堆好东西,姑娘一看不错啊,就相了。谁知道到了结婚后,这才发现,根本啥都没有!”

童韵听着,想起柯月那充满恨意的眼神,不免有些担忧,这怎么看怎么不像好好过日子的,万一以后生出个娃来,再整天吵架,那还了得?

可是这到底是别人的事,她也说不上话,少不得闭嘴,干脆不去想了。

回到家后,她进了自己的西屋,其实这屋子里摆设也算简陋的,可是和柯月那边一比,怎么看怎么透着温馨,东西不多,但恰好够用,墙上贴着的喜字还没褪色,暖壶里的热水是自己丈夫才打的,门口痰盂按时清洗,所有的东西都妥妥当当归置着。

再想起自己这一圈拜年看的各家各户情景,其实比起来,咱家这是日子过得好的,妯娌间也和和气气的,整体没什么大问题。

想想她便觉得满足,恰在这个时候蜜芽醒过来了,晶亮的小眼睛瞅着她看。

她噗的笑出来了,轻轻碰了下她的小鼻子:“真是个小人精。”

~~~~~~~~~~~~~~~~~~~~

过了初一后,就到了走亲戚的时候了,各家招待亲戚走亲戚,然后初三媳妇们回娘家。

童韵没什么娘家可回,便抱着蜜芽儿过去知青点看看童昭。

其实自打童昭来了大北庄子生产大队,她抽空也过去看看他,想着他会不会缺什么,结果人家说啥都不缺啥都不用。

童昭在知青点混得是如鱼得水,人人都听他的话,童韵过去时,他正组织知青们一起学习领袖语录呢。

“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知青有男有女,女的梳着麻花辫,男的理着小平头,里面是白色假衬衫领子,外面是山装,比起生产大队的普通老百姓看着要讲究许多。

他们围着一个自己用土坯垒起来的小火炉,烧着从山里捡来的柴火,或者坐在小板凳上,或者捡块石头蹲着,在那里整齐划一地朗诵着领袖的语录。

他们年轻的声音饱是激情,神采飞扬的眼眸满是憧憬,他们在这寒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存着最美好的向往。

童韵看着他们,想起了自己刚下乡时,不免露出了笑。

正看着,童昭发现她过来了,便把红色的领袖语录本子递给了旁边的一位,他自己走出屋来。

“姐,怎么这会子过来了?”

说着间,他很自然地接过来童韵怀里的蜜芽儿。

童韵过来找童昭几次,现在童昭已经从对这个小外甥女完全不懂,进化成很是了解这个小外甥女的性子。他一个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的大男孩,现在可以娴熟地抱孩子了。

他抱着蜜芽儿,把她举得高高的:“飞喽!”

蜜芽儿欢乐高频地挥舞着小肥手,发出小孩子特有的奶味十足的“哈哈哈”的清脆笑声,眼里也不由绽放出激动兴奋的神采,就像石子投进清澈湖面时荡出的碎波。

其实蜜芽儿开始真得很不待见这位小舅舅,谁让她和小舅舅的第一次见面那么地不和谐呢,可是后来美美的娘总是抱着她过来找小舅舅,一来二去,她就和这位小舅舅熟了。

小舅舅力气挺大的,性子也开朗,会想尽办法逗她乐呵,而且比她爹逗得更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