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女工

古代小户女 竹笋君 1974 字 2022-09-12

书在哪里?当然是她忘记啦,小孩儿正长脑子,忘事很常见。

大夫们不信,谁家还能把传家宝弄丢了,肯定是这小丫头不愿意拿出来,但谁家又肯分享呢?

大夫们没有继续追问,眼见着日头渐落,熬的三花三草汤还没给客人送过去,便逮住鱼姐儿也往锅跟前一送,取了个勺子放在她手上笑:“你是大夫,记得怎么看火吧?”

张知鱼表示,学了这么久连火都不会还不如回家种田造地球。

成药坊抓了两个丁也很满意,一群人哼哧哼哧干了一下午,才将药熬完往各处送去。

这时董大夫终于有闲心接待两人。

董大夫老家在神京,对个县令半点不怕,单对鱼姐儿还有几分兴趣,还考教了一番她的基本功。

一老一少叽叽咕咕地说话,声音都大了许多,等得天色将暗,董大夫才问她:“这方子是你的,钱却是你家拿得最少,你还有别的要求吗?”

张知鱼正想拒绝,脑子里却闪过桂花、柳儿的脸。

南水县的妇人挣钱的法子多得是,乡头的妇女可以熬蚕,城里的妇女可以纺织,但这些都属于“妇容”,正经的工作是轮不到她们的。

诚然不缺钱的妇人或许并不稀罕一份工,但对桂花和柳儿这样身无长技的苦命女孩子,这就是能活命的东西。

既然她知县说完就想起这茬,看看她的脸色,才发觉这孩子是认真的,忍不住问:“这是为何?”

张知鱼有点不喜欢叶知县了,板着脸道:“男子生病了有大夫看,女子生病了却没有,往后多些女子知道药理,哪怕只有一星半点,也不至自个儿熬死了。再说了苦命人多会点东西,也不至于个个都不得去做船娘才活得下来。”

叶知县听得一愣,在叶家这样的大族里,大夫都是自家养的,他娘看病从不需要去外头,自然也不知道女子看病的苦处。但船娘之事他却晓得得很清楚,船娘几乎都是好人家出身,或被卖,或没有维生手段,但无论哪样,她们最后都不得不做了这行。

两个大人对视一眼,转眼心头就有了底。

董大夫今年四十三,可以说做了半辈子大夫,女子看病的难处她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但要改变却难如登天,想想便道:“我答应你,至少有我在的地方,熬制金银花的事儿,都交给手脚麻利的女子。”

别的地方,他鞭长莫及,别人也不会听他的。

张知鱼这样就很满意了,很高兴地跟董大夫和叶知县道谢,回家便跟巷子里的女孩子说了此事,还道,愿意去成药坊熬药的女孩子,都可以去试工。

竹枝巷子的女孩子高兴得眼泪都落了一地,现在家中生计艰难,能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存点儿嫁妆,何乐不为呢?

那边看情况少说也能再招十个进去做短工,除了花妞家这样略有家资的人家,不舍得女儿出去做工的门户,巷子里大部分女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一块儿搭了车过去。

柳儿知了此事,几乎没有犹豫地就将两个妹妹送了过来,反把自己留在船上。

李氏怎么劝她都不听。

柳儿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先前已经答应给张家和黎家守船,怎么能因为有看上去更好的去处,就将承诺抛之脑后。

鱼姐儿可是过了几个月都还记得跟自己的承诺!

她才来了张家多久。就要忘恩负义吗?虽然自己不识字,但也知道做人得守诺的道理。

她想做一个能守信的人。

张知鱼没有勉强她,人各有志,并不是只有学医熬药才是唯一的出路。

还专心在竹枝巷子里宣传,没几天就占满了十个名额。

夏姐儿的伙伴三去其二,每天都蔫哒哒的在家认字练字。等到天阴了,才被允许出门一块在老樱桃树底下打牌。

这是张知鱼折腾出来的麻将,阿公一个一个用木头刻的。

竹枝巷子的人这些年下来就没有不会打的,就连王阿婆精神足的时候都爱摸两把。

张阿公今天打定主意要赢得几个小的哭爹喊娘,将银子都填了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