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渔船

古代小户女 竹笋君 2806 字 2022-09-12

在这会儿,嫁给卖咸菜的话跟做官太太享福去那是一个意思,十里八乡的女娘都争着往里嫁。

为了不让渔民饿死,官府特制了红色鱼盐,让渔民按腌鱼的条数上报,核对后才能交钱领回去,假如腌鱼有剩,还不准渔民放在家里,只许存在官府手中,下回要用时再按条数还。

普通人家想要藏私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官府会派人来检查。

衙役进门就刮去一层油皮,没有关系的人家再不做这个营生,倒宁愿卖些阴干的无味毛毛鱼。

所以红鱼也不是什么人都吃得起的,它已经不是一条鱼,而是一堆钱了!

张知鱼回想娘做船菜,确实从来没见用过腌鱼,就算是今年,张家人也没吃过咸菜呢。

往事一点点泛上心头,鱼姐儿恍然大悟,难怪家里收到外婆送来的一坛子有盐味儿的酱菜时,娘会感动得几乎掉泪。

这都是娘亲对女儿的爱,就怕女儿在夫家吃不够盐,没有力气干活儿。

了解了红鱼的价值后,张知鱼不敢收了,道:“大娘往后来扎完针我再收费就行。”

大桃乡和竹枝巷子,一个是窝边草,一个是老巢,张知鱼收的价格都很统一,温补针小孩三文,大人五文,现在在乡里第一回针是免费给大家扎的。

假如杜老娘过得两日去城里找她,再扎上十五天,满打满算也才七十五文,这条咸鱼恐怕就能值这个价。

但她不爱咸鱼,就喜欢钱,沉甸甸的抱着就安心!

杜老娘实则有意在众乡亲面前显摆下自己的财力,并不打算充作诊费,给鱼姐儿误会一场,想着难得大方一回还没送出去,不由暗道:难怪人老张家能起来,瞧瞧这不为所动的品格,恕她老婆子是一万个做不出的!

如此一想,杜老娘更想结个善缘,就劝:“小张大夫快快收下,这条鱼还不值什么,我女儿嫁得给官家看盐的小子,专管着一二十号盐工,一条咸鱼也还送得,就当老婆子先谢你给大家看病。”

张知鱼一下就注意到了盐工,便接过咸鱼,笑着问:“你家女婿是大盐工啦?”

这话儿正问在杜老娘心坎上,她早想大谈自个儿的好女婿,奈何一直没机会聚齐这么些人,恰逢鱼姐儿给她搭梯子,顺势就开了嗓道:“呸!谁家女儿能嫁那起子穷盐工,生的儿子岂不是也世代晒盐去!”

张知鱼掐着杜老娘的痒痒拼命挠,装作惊叹地问:“大娘知道得好多哦,看着比我阿公还有学识来着。”

杜老娘给她狠狠一夸,瞬间心花怒放,她一不识字的老太太,谈话间就追上将要出书的张阿公,美得立时就说了一肚皮话:“老婆子在湖上什么达官贵人没见过?县太爷都买过我三斤鱼吃,这些个盐工事算得什么?”

从包里摸了把瓜子又道:“南水县没盐场,大家没见过外头的事,隔壁的咸水县靠着海,晒的盐多,但日子还没咱们过得好。”

“不可能,盐多值钱,咸水县是上县,南水县是中县,哪能比得过人家?老婆子病好些就开始吹牛了。”有乡人笑道。

杜老娘正想将话落到自个儿女婿如何威武上头,闻言登时大怒:“不晓事的蠢婆娘,你自去外头打听打听,谁不知道咸水县的盐工都是庄稼人变的,老爷们两句话下去,就将人带到盐场没日没夜地干活儿,田地俱没了个干净,自个儿日日给老爷们晒盐贩盐不说,世世代代都躲不过去!”

“这岂不是跟奴隶一个样儿?”有人惊叹。

以前百工是匠籍,生生世世都得在宫中为服侍帝王,但这话到了如今早成了空架子,也就是多收点税,子孙三代不可科举而已,谁也没听过周围有木匠被抓走关起来专给官府做事的话儿。

杜老娘撇嘴:“这都算好了,每人每日还有两升米吃,每年每户还能分四万钱。还不像别的盐工要徒步往外靠腿去贩盐卖。”

人群里也有水上来去的娘子,也接话道:“可不是么,我家大郎随船去过一趟扬州,正遇见菜市口砍人,他去趁热闹就听人说砍的是那起子贩盐的。刑场上哭得好不可怜,说自家是被抓去做黑工制盐,干活干到快死了,就背百斤的盐被头儿带着往外地卖,怕被官府抓住,他们都是靠腿走路躲避检查,一般人背一回也就活不久了。他就是因为身体虚,路上没跑动被抓起来砍掉的。”

此时民风还很剽悍,百姓对皇家怕是怕,但说也是要放开胆子说的,毕竟到现在大周朝还没有因言获罪的百姓。

但大家也不会没事找事,唏嘘一阵子过了嘴瘾,三两句便把话岔到婚恋上头。

杜老娘在人群里也暗道奇怪,想了半天没想起自己怎好端端地说起这事儿,回神后一看天色便吓了一跳,撂下咸鱼起身就往家走,道:“老婆子家去用饭,你们先扯。”

没了杜老娘这话儿精,人群渐渐便散了。

张家也摆好了桌子准备吃饭,今儿是开荒的最后一日,土都被娘子们耙得松松的,只等着明儿下种子。

但说起下种子,谁也比不过张老大,故此张老大准备撒头把土,再使唤儿子孙子亲自给鱼姐儿播种。

所以今天就是大周乡的娘子最后一天在大桃乡做工,晚膳便是鱼姐儿做东。娘子们自带了碗筷,将大釜里的饭菜舀到自个儿碗里,一起坐在大房院子吃。

张知鱼和上回站出来说话的昊老娘坐在一起,夏姐儿几个也靠着她。

鱼姐儿和妹妹小姑们拿着没什么滋味儿的蒸鱼也吃得很认真,须知这一点点盐巴都得用百姓的泪去凝它呢。

昊老娘忽然加起一筷子雪白的鱼肉说:“上好的盐腌的鱼肉是要好些。”话锋一转又道:“听说你们这儿还有红色的腌鱼,老婆子从穷乡来连听都没听过,不知道又是什么味儿了。”

上好的盐和红鱼。

张知鱼在心里反复回味这句话,很快就反应过来,昊老娘这是在告诉她,她们的盐是青盐!不是从大渔民手里抠出来的那种官方版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