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藕花乡

古代小户女 竹笋君 4289 字 2022-09-12

张知鱼懂了,这对老夫妇是钉子户。

两个钉子户走得很慢,一点点路足足走了一刻钟,等到了乡口的茅草屋,太阳都要落山了。

张知鱼看着老汉儿有些不稳的脚,便知他行动不便,和顾慈在后头抱着重藕也不曾出声催人。

几人走得一身的汗,都有些气喘,张知是怕顾慈累出个好歹,便拉着人在水边洗脸散热。

等再进院子,老妇人都将饭做好了,就是一盘子刚挖上来的产藕片儿,米也是灰的,一看就掺了不少豆子进去,张知鱼小时候不知道吃过多少次这样的米,这会儿吃起来也不觉得难以下口。

顾慈素来样样精细,但见个个都能吃,便含在嘴里细嚼慢咽,乡里的藕挖得鲜,比城里的更加清甜,软糯,便叹:“常县的藕果然是出了名的好,就这么嫩的,也能这么甜。”

“这藕也是当年玉儿在的时候给乡里弄来的,大伙儿发了水后都有些饿怕了,他折腾了不少吃的回来,如今都卖得不错。”老汉吃着藕道。

顾慈从来不知道爹还有这个时候,他能记得的场景里,爹都是在书房枯坐,再没有停歇的时候,便道:“外头从不见人说这事儿。”

老汉儿看他两个吃得香甜,不嫌弃乡里菜粗,心里高兴,便笑:“这算什么,玉儿从小就是这个乡里最聪明的人,虽然种地种什么烧什么,但道理还不少嘞。”

老妇人也叹:“那会儿他还给我们弄了新肥,这么些年藕花乡的地也总比别的乡产的粮食多,大伙儿光靠着这个就发了财,不然后来也没钱往外搬了。”

顾慈想到爹也不会种地便笑着跟鱼姐儿小声道:“原来这事儿都是遗传,也不怪我不会了。”

天气渐渐晚下来,凉风阵阵吹来,张知鱼和顾慈都舒服地叹气,那头老汉儿却捂着膝盖,满头大汗。

老妇人赶紧端来一盆热水,老汉儿将脚伸到热水中。

张知鱼本来就有心想看他的腿,这会儿就见那双脚半个脚掌都没了,只有短短的一截还连在脚踝上。便心头一惊,又见他不停地捂住膝盖,脸色都有些青了。

张知鱼忙摸着药箱道:“阿公这是沾了太多冷水,水从足下往上爬,若不把冷水祛除,年年月月岂有个安生的时候。”

老汉儿疼得话都有些说不出来了,老妇人见她的箱子里都是药材,才知道这是个大夫,几番思量终是给她让了位置。

张知鱼便用针在老汉儿的膝盖上扎起来,老汉儿便觉双腿奇痒,里头好似有虫子顺着血管不停地往下蠕动,顿时呼吸都急促起来。

等虫子爬到断口,老汉儿就见自个儿脚上滴滴答答地往外流水,足足流了一盏茶那么多才停了下来。

张知鱼已经见惯了这些事,永帕子擦干净他的脚,按着仅剩的足底穴位,问他:“怎么样,现在还疼吗?”

老汉闭眼感受了一下道:“怪哉,不疼了,还暖暖的。”

张知鱼收了针,洗了手笑:“阿公湿气还不算重,如今只是到膝盖,等到了胸口,便会渐渐不能动弹,最后连话逗说不了。”

“这可如何是好。”老妇人愁道:“本就是个瘸子,在瘸到胸上去,还不如死了干净,免得折腾老娘照顾他。”

张知鱼道:“只要平日不要再靠近冷水,即使要去湖里也要多穿几双袜子,最好拉到膝盖。保证脚又暖又干净,等再不舒服了,就去姑苏妇舍找一个姓张的大夫,就可以了。”

“姓张。”老汉儿想起最近沸沸扬扬的小张大夫,瞬间恍然大悟,忙问:“这么说你就是张知鱼了?”

张知鱼笑:“怎么可能,那是我师父,我师父比我厉害多了。”

老汉儿点点头,看着两人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

八百里路

晚上鱼姐儿和慈姑便借住在老汉儿家中,顾慈跟着老汉儿,张知鱼跟着老妇人。

老夫妇两个素来离群索居,年纪又大,只盖得动茅草屋,张知鱼和顾慈还怕这房子塌了,没忍住摇了摇,不想竟然纹丝未动,嘀咕道:“还挺结实的,看来阿公是宝刀未老。”

老汉儿翘着脚在屋里吃糖瓜子,乐道:“这是老婆子盖的,跟我可没有半点关系。”

两人吃了一惊,都有些瞧不起他了,老汉儿不高兴了,道:“你们来这儿究竟是干什么的?顾家多少年前就搬走了。”

顾慈转转眼珠道:“我是他亲戚本来想来投奔他,结果一直没找着地方,所以便来乡里问问,不想大伙儿都说不认识这人,心里觉得委实古怪。”

张知鱼立刻接话:“还是阿公懂得多,外头得人都不解事儿。”

“他十五岁中举就带着娘子去了姑苏,好些年都不曾回来了,前些年听说是死在外头了,乡里连他的棺材都没有,自然不知道他的去处。”老汉儿瞧着顾慈道:“难怪你的眼睛像他,原本来就是一家子。”

顾玄玉的坟一直在顾家宅子里,张知鱼见过顾慈和阮氏对着坟头上香,自然知道乡里不可能走另一座坟。

顾慈已经很久不曾见爹,便好奇地问他:“我爹说是有名声,怎人人都一问三不知?”

张知鱼也道:“现在姑苏都没人说顾教谕了,再想不到顾教谕竟然这么有名。”

老汉儿有些不乐,道:“他是我们乡有名的玲珑心,怎不出名,只是毕竟过了许多年,大伙儿忘了也有可能,但说没人记得他,那不可能——我不就记得?”

话说到这里,两人再问老汉儿,他已经不说了。

第二天一早张知鱼和顾慈便在乡里到处转悠,问了无数小猢狲,兜里的糖赔了个干净也不曾问出点什么。

午间回来还被老汉儿指挥去挖藕,翘着腿儿理直气壮道:“我不能碰冷水。”

张知鱼只好穿着唯一一身干净衣裳和慈姑一块儿下了淤泥地挖藕,这也是个技术活,两人从没干过这事,老妇人已经挖了半船,他们才抱了稀疏的几根,还弄得浑身的臭味儿。

顾慈跟着鱼姐儿累得手都要抬不起来了,才在太阳下山前给老汉儿家里挖了深深浅浅的一堆藕,老汉儿一看他两个上嫩得要命的小藕,就愁:“你爹小时候也这样专偷嫩藕给给你娘吃,这会儿你也这样,果然是蛇鼠一窝。”

张知鱼笑喷,老娘就骂:“臭老头子看了几个字就充秀才,你说谁是蛇谁是鼠?”

老汉儿不敢吱声了,只嘿嘿地笑。

两人在乡里住了三天,老汉儿见家里白得了两个壮劳力,便说自家无人,请他们栽种帮着忙,两人想套话儿,便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

看汉儿不要他们挖藕了,他见了折寿三年,只让帮着喂鸡,磨藕粉,打豆腐,晒鱼干儿。

人生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短短两日两个人尝了其中两个,险些累得见了顾教谕。

老汉儿见他们用菜叶子喂鸡,磨的藕粉都还是一块儿一块儿的藕,两人就欢天喜地地往袋子里装,再说豆腐,最后全成了豆花儿,豆花儿不能放,两人便全喂了周围猢狲的肚皮。

但顾慈和张知鱼素来是个认真的孩子,做什么都是越挫越勇,两人还要提枪再战,老汉儿先受不住了,再折腾下去,这个家就要散尽家财了,便阴阳怪气地让两人做饭。

顾慈不忍小鱼沾染厨房气,便自个儿小露一手,老汉儿吃吐了,在床上奄奄一息,大骂:“你们究竟会做什么?”

顾慈——我会考试。

张知鱼——我会封五味,这样就不会吐了。

老汉儿闭了眼睛。

老妇人看他这几日过得太上皇一般,气得立时就要打人。

老汉儿没抗住娘子的拳头,捂着脸瞧顾慈:“你们还在这儿赖着不走,非叫我家破人亡不可。”

顾慈看着老头儿道:“只要阿公告诉我顾大人的死是不是有蹊跷,我就会走了。”

老头儿神色便严肃起来问:“你们只是寻常亲戚,为什么一直问这个?”

顾慈用帕子将脸擦得干净,露出一张跟顾玄玉像得惊人的脸儿,道:“因为顾玄玉是我的爹,爹生我养我,我既然知道他死因有疑,不解开这个疑,岂不是枉为人子。”

老汉儿听了便没说话,躺在床上盯着床帐发呆,转眼就打起鼾。

顾慈回房和鱼姐儿坐着道:“我爹死得蹊跷,恐怕是真得罪了人,若是这样,他们是普通百姓,我也不该再继续问了,谁知道那些人有没有盯着我们?”

这泥瓦房瞧着便不是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随便一点风雨就能让他们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