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六零重组家庭 骊偃 2601 字 5个月前

用过饭,苏梅带着孩子们告辞,杨建修揽着小瑜儿的肩,已是一副大哥哥的模样,拍着胸脯保证道:“这儿是哥的地盘,有事报哥的名字,保准没人敢欺负你。”

小瑜儿抽了抽嘴角。

苏梅听得好笑。

到了供销社,苏梅给几个孩子一人买了块肥皂,另给小瑜儿买了一管牙膏和一只牙刷,原来的那只用得快有小半年了。

拿钱票买了这月的粮食和油,苏梅与众人汇合后,冲小瑜儿挥了挥手,开着拖拉机载着众人离开了农场。

回到家,苏梅双臂都震麻了。

“咱这路得修一修,”苏梅洗了把脸,换了件外衣,接过茶大娘怀里哭得跟个泪人的小和暄,进屋喂奶道,“好天气儿都这么难走,遇到下雨天,出门就更难了。”

“镇上的人谁不想修路,””茶大娘跟着进屋道,“路好了,鱼和猎物运出去得省多少事。”

赵恪巡视回来,听到这话,暗自琢磨了一番:“想修也成,咱们县就有采石场,镇上组织一支队伍,开着车过去自己采了石头回来铺路。”

顾老捏了撮药材,闻了闻,“那可是大工程。”要修不得修到前进农场,快两百里的路程,光靠他们镇上的几十号壮劳力,难啊!

“不行吧,咱们又没有那技术,”苏梅喂好小和暄,拿帕子沾水给她擦了擦脸,“别废了劲,修出来的路用不了两年就坏了。”

汪师傅道:“我看门口的路就不错。”

“那是早前的工程队修的。”赵恪眉头拢起,“明儿我先找老局长和王老商量一下,他们要是愿意采石修路呢,我就向上面打个申请,请他们给咱派个工程师。”

这倒是可行。

翌日赵恪找两人这么一说,两人立马就应了。

为什么一年年的,他们的鱼和猎物就是卖不上价,只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就是路远路差,运出去基本上是两三天后了。春秋还好,夏天都臭了,能卖的只有鱼干、肉干,这么一来要费多少功夫,而且因为人少,他们一季也晒不了多少鱼、肉,卖了也就能换个粮食糊口。

定好人数,隔天赵恪便开着拖拉机将人送去了采石厂,另开了一片地方采石。

随后隔上一天两天,赵恪或是汪师傅便去采石厂将采好的石头,一趟一趟地拉回来,卸在待修的路边。

这么以来,柴油就不够用了。

为此,赵恪又跑了一趟佳市,磨缠着领导讨要了张批条。

光有批条也不成,油少需要的单位多。赵恪又找了几位战友,关系托关系地找人买了几千块钱的柴油回来。

所有的钱都是个人垫付的。

汪师傅跟赵恪忙得脚不沾地,茶大娘跟苏梅便接手了家里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