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考试结束!沈公子真乃神人也

蓬莱文章金城骨,中间小宴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牛不牛?

不告诉你诗名,也不告诉你作者是谁,但是你一看到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头皮发麻。

只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千古不朽之杰作。

这就是千年经典之魅力,不需要炒作,不需要包装。

只看一眼,就直接击中你的灵魂深处。

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

当然里面有两句需要做一点点修改,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建安城,也没有谢朓。

这里的小宴,说的是这个世界顶级文豪宴临。

他一生写下了不知道多少名篇诗赋。

当然他的代表作永远只有一本《东离传》,书写帝主姜离的故事。

当然了,单纯文字造诣和艺术成就上,《东离传》并不如他的其他作品,但是流传度确实千古第一。

整个东方世界,甚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有无数人读过这本书。

这本书的销量,大概是这个世界千年一来的绝对第一名。

此人是原本住在大乾王国的都城金京,曾经他还是大乾王国的官员,提出了许多建议给姜离,但是都被否决了。

一怒之下,这位大才子宴临离开了大乾王国,浪迹天涯,专门写书为生,成为东方世界的一代文豪。

姜离帝主暴毙后,大炎帝国征辟晏临去做官,并且让他写出一本贬低姜离的书。

宴临拒绝了,并且放火焚山烧死了自己。

他这辈子都没有被姜离重用,甚至一怒之下还闹翻脸了,但终究他还是以一死为姜离殉葬。

这也成就了他不朽之名。

兰疯子当时背出这首诗的时候,内心震撼,泪流满面,甚至几乎要灵魂出窍。

因为……他心中隐隐知道。

这位大才子晏临,仿佛依稀是他小时候的一名老师,准确说是三十几个孩子的老师。

这仅仅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兰疯子不能确定的。

李白大神的这首诗的知名度或许比不上其他几首代表作,但是水准确是丝毫不差的。

尤其对国君宁元宪的杀伤力,绝对是必杀级的。

宁元宪这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姜离。

某种程度上,姜离的覆灭,也折断了宁元宪的翅膀,让他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没有大鹏,只有大雁。

这首诗的愁绪,可以直接击中宁元宪的灵魂深处。

不仅仅是对宁元宪,甚至对所有读书人而言,这首诗都是必杀级的。

所有竞争对手看了自渐形秽,所有考官看了灵魂酥麻。

太牛逼了。

百年不语的经典名诗。

………………

用大雁为诗,接下来就要用大鹏为赋了。

如果说大雁写的是悲观,写得是无奈和愁绪。

那大鹏就要脱离这种伤春悲秋,就要脱离这些比较低级的多愁善感了。

依旧要悲。

但是却要充满哲理,要大气磅礴。

于是大神贾谊的《鹏鸟赋》就再合适不过了。

单纯艺术成就而言,贾谊《鹏鸟赋》和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绝对不相上下。

看看里面的这些文字,这些句子。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就问你牛逼不牛逼?

不管能不能看懂,不管知不知道作者是谁,当时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只要看到这些文字,就能让人内心震撼。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千年岁月大浪淘沙,能够流芳百世的文章,真真是牛逼之极的。

兰疯子背诵这些诗赋的时候,何止是毛骨悚然,简直被震撼得想要屁滚尿流。

激动之下,竟然想要拉屎。

可见水平高到了何等程度?

而且更可怕的是,兰疯子竟然觉得这些文章都是沈浪自己写的。

因为他翻遍了所有的记忆,对这些文章都毫无印象啊。

然后,他再一次被震撼得想要拉屎。

他本来觉得自己已经是绝顶天才了,但是在沈浪面前却如同星辰和皓月一般,完全暗淡无光。

他实在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沈浪这等人。

这何止是才华横溢啊。

普通人的才华,顶多也就是如同尿崩一般,一天四五次最多了。

而沈浪的才华,简直如同倾盆暴雨,惊涛骇浪,源源不绝。

短短一刻钟。

一篇大气磅礴,深刻入骨的《鹏鸟赋》跃然纸上。

尽管依旧做出了一丁点修改,因为要符合这个世界的历史,但是对整篇赋的水准完全没有影响。

兰疯子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念着。

整个内心再一次受到了震撼,灵魂再一次受到了强烈的撞击,一阵阵发麻,腹部一阵阵发绞。

不行,不行,要出恭。

这篇赋太牛逼了。

每一次读过之后,都激动得肚子里面翻滚,想要喷薄而出。

兰疯子将考卷翻过来压住,捂住肚子朝着净房跑去。

而这个时候,距离第三天的考试开始,仅仅过去了不到两刻钟而已。

…………

兰疯子回来之后,再一次趴在桌子上睡觉。

考官再一次经过他的面前,但已经连看都不看一眼了。

因为毫无意义,这个垃圾三天考试都在睡觉,已经完全没有关注的必要了。

完全可以把他当成一个死人了。

周围的考生也不看兰疯子了。

因为今天考试只有三个时辰时间,要写出一首诗,一篇赋,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时间也很紧迫。

大家都绞尽脑汁,哪里有功夫关注一个必死之人。

两个多时辰了。

已经是下午时分!

十几名士兵在考场内穿梭,敲锣大喊道:“考试时间结束,全部停笔,全部停笔。”

所有考生全部放下笔。

因为这个时候若不停笔的话,就要罢黜考卷的。

“糊名!”

随着考官一声令下。

上百名士兵上前,将每一份考卷都糊上名字。

这样考官批改的时候就不会知道是谁的卷子,而且也不允许在考卷上做任何记号,否则也会立刻罢黜。

当然了,中国古代科举到后期更加严格,甚至所有的考卷都要派人抄写一遍,免得被认出字迹来。

越国的科举暂时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封卷!”

糊好了名字之后,这些士兵又将每一份考卷全部装入了一个大纸封内,然后用蜡封口。

“收卷!”

最后,三千份考卷全部收起来,立刻送去批改。

参与阅卷的考官,仅仅只有六七人而已,却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批阅三千份考卷,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接下来三天三夜内。

这些考官都不得离开门一步,吃喝拉撒全部在里面,一直等到阅卷结束,才能够离开。

“所有考生,离开考场!”

随着一声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