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对祝氏开火!太子颤栗!浪爷大事

卓昭颜道:“届时,兰氏十兄弟归三王子,两千名涅槃军归太子殿下,三百八十名涅槃军归三王子殿下。”

薛雪皱眉,但还是点了点头道:“行!”

这次出头的,毕竟只是太子一系,三王子一系在边上附和而已。

紧接着,薛雪笑道:“君王做到这份上,真是没有意思啊。”

卓昭颜道:“宁元宪的腰杆被打断过,这次又被打断了,一个直不起来腰的君王是没有尊严的!”

……………………

三方已经谈妥完毕!

接下来,太子一系开始挑选出头者。

国君妥协,沈浪被流放,太子再一次风头无两。

轻而易举就挑选出了几个始作俑者。

御史台,大理寺,天越提督府总共九个官员,都已经准备好了弹劾奏折。、

宁政执掌天越提督府的时候,许多官员阳奉阴违,宁政直接就提拔下面不得志的官吏取而代之,架空这些官员,维持提督府的正常运转,效果非常好。

但这些被架空的官员肯定心中充满了怨怼。

太子一声招呼,宁政麾下的这些提督府官员纷纷出头。

经过一天时间寻找人证,制造物证。

然后把弹劾奏折写得详尽无比,简直天花乱坠。

至少看上去,完全是铁证如山。

宁政竟然让麾下军官假冒匪徒杀人全族,太惊悚了。

简直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一旦被爆出,就是天大罪名。

别说这个官职保不住,甚至爵位也保不住。

至于亲自出手的苦头欢,则必死无疑。

当然,所谓的人证和物证都是伪造的。

沈浪和苦头欢做事何等小心,怎么可能会留下蛛丝马迹。

但这是政治斗争,根本就不是审案。

胁迫国君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这些证据,能够向天下交代便可以了。

而天下万民愚蠢无比又知道什么,还不是别人引导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而且太子坚信,大炎帝国和隐元会压力依旧在。

三家联手之下,国君一定会妥协,就算是为了保护卞妃的名声,他也会妥协牺牲宁政。

……………………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一旦妥协,就绝对不要怪敌人得寸进尺。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沈浪刚刚被流放几天,太子、三王子和隐元会尝到了甜头,准备再一次席卷重来。

真是屠刀霍霍向宁政,向国君。

今日之朝会,还没有开始,天下群臣就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了。

再一次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宰相祝弘主依旧没有来,称病在家。

朝堂之上,三王子和太子一系的官员互相对视一眼,纷纷默契点头。

他们都知道今天要做什么呢。

太子灭宁政,三王子附和之。

原本苏难在的时候,朝内的中立派系强大。

苏难倒了,南宫傲态度暧昧,中立派系遭到重创。

国君病倒之后!

整个中立派系鸟兽散,纷纷依附到太子和三王子麾下。

当然此时依旧有中立派系。

比如礼部尚书,比如御史大夫,比如尚书台排名第三的吏部尚书。

官职都很大。

但是最近他们也沉默了。

他们能够做到不依附太子已经很好了,想要他们出面和太子对决,那真是难为他了。

唯一能够仗义执言的,大概也只有资格最老,眼睛容不得沙子的宁启王叔了,但是他位高而无权。

所以一旦太子一系官员出面弹劾宁政,朝臣中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宁政辩护。

太子和三王子联手,绝对是排山倒海。

宁启王叔站在朝堂之上,谁也不理,板着一张脸,大宗正宁裕王叔前来搭话,他也不理。

他看不惯宁裕。

作为王叔,你那么趋炎附势做什么?

你堂堂大宗正去巴结太子,也不怕丢脸?

原本宁启极其看不惯沈浪,而现在更看不惯太子和宁岐。

不似人臣。

作为太子,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容不得吗?

都已经把沈浪流放了,你们还想怎样?还要把宁政也赶尽杀绝?

所以接下来宁启肯定要仗义执言的。

可惜啊,他知道自己独木难支,挽救不了宁政的命运。

“陛下驾到!”

随着大宦官黎隼一声高呼。

宁元宪威风凛凛驾临,坐在王座之上,脸上颇有兴高采烈之意。

忠臣心道,陛下你只怕也是强颜欢笑吧。

你刚刚妥协投降,流放了沈浪。

现在我们又要再一次动手围攻了。

臣子还可以妥协,因为臣子妥协是本分。

但君王一旦妥协投降,那就是巨大的灾难。

所有官员目光望向了宁政,依旧如此扎眼。沈浪都已经被流放了,你为何不辞官夺回你的商人小妻子身边呢?

这朝堂之上,哪有你宁政的容身之处呢?

这电闪雷鸣,会轻而易举将你碾压成为齑粉的。

“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随着黎隼这话一喊。

太子一系的几名官员立刻准备出列,弹劾宁政,正式开火,灭宁政!

而就在此时,国君忽然笑道:“对了,我刚刚收到宁纲王叔的信,他说身体有所不适,想要回国都静养。”

这话一出,所有人偃旗息鼓。

宁元宪猛地放出来了一个大炸。

这意味着天北行省大都督的位置空出来了?

太子和三王子一系,几乎脖子上的汗毛都竖起。

整个越国,总共就两个大都督,两个中都督,一个下都督。

大都督才是封疆大吏的巅峰。

“宁纲王叔劳苦功高,寡人想着不好让他再继续操劳了,应该让他回国都,那应该给安排个什么位置呢?”

尚书台!

所有人本能想到这个地方。

宁纲和祝戎都是行省大都督,一旦回国都的话,就只有安排进入尚书台了。

可是尚书台数量是有限的,一般都是四个人,撑死五个。

一定要有人退下来,才可以补进去一个。

国君宁元宪道:“相父常年身体不好,养病在家,所以寡人想着是不是在尚书台再加一个相位?吏部尚书,你说呢?”

吏部尚书出列,躬身道:“尚书台之事,超出臣的职权,请陛下乾纲独断。”

宁元宪道:“那行,那就让宁纲王叔回来吧,尚书台再加一个位置,他排在末位!”

众人内心颤抖。

宁纲是王族,目前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立场,所以依旧是偏向于国君的。

宁元宪继续道:“还有枢密院,苏难死了,这个位置也空了出来。枢密院本来有四个人,结果卞逍常年不在国都,苏难又死了,南宫傲又要南征,也就是说枢密院只有种鄂一人了。种鄂,你觉得忙吗?”

种鄂能说不忙吗?

他当然想说,我一点都不忙,枢密院有我一个人就可以了。

但这话他万万不能讲,否则贪权的嘴脸就太难看了。

宁元宪道:“宁启王叔,您也曾经是带兵的,现在也是太子太保,不如辛苦一下,进枢密院帮忙顶一阵,接替苏难的位置如何?”

宁启出列,躬身道:“臣遵旨!”

宁启也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但君王有需要,他责无旁贷。他别的本事没有,唯有头硬,敢仗义执言。

“下旨吧,册封宁启为镇军大将军,枢密院第二副使。”

群臣再一次发抖。

两个了!

国君直接把两个王族塞入了尚书台和枢密院。

但这两个地方,真只能国君说了算,臣子已经没有发言权了。

就如同明朝,臣子就算再牛逼,就算你能架空皇帝,也不能自封为首辅,次辅。

嘉靖的儿子隆庆帝,大概是整个明朝最老实窝囊的两个皇帝之一了。

但就算这么窝囊的皇帝,也能庇护老师高拱呼风唤雨。隆庆帝一死,高拱这么牛逼的人物也被张居正和冯保两人联手赶下台,惨死于家中。

接下来,国君宁元宪目光带着讽刺望向众臣,这是如同一群鹰犬,只要一块肉扔下去,这群人就纷纷扑上来,也不怎么管吃相是否好看。

宁元宪说话声音依旧热切不已。

“不过如此一来,天北行省大都督一职就空缺下来了,谁能承担如此重任呢?”

这话一出!

朝堂之内仿佛沸腾了一般。

就如同诱饵丢入了池塘之内,无数的鱼儿纷纷涌起。

太子一系是真的找不到人了。

张子旭?他是天北行省大大都督府的长史,晋升中都督勉强可以,直接晋升大都督,不可能的。

而且,他现在身上的贪赃罪名还没有洗清呢。

原天越提督张召?

此人被夺职之后,满腹牢骚,而且从提督晋升到中都督可以,直接晋升到大都督,太突兀了。

此时,枢密院副使种鄂出列:“臣举荐三王子宁岐出任天北行省大都督!”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三王子宁岐虽然表情依旧冷酷,但目中炽热怎么也掩饰不住,甚至呼吸出来的空气都是灼热的。

天越中都督虽然也不错,但毕竟只是中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