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往死里坑

说话之间,张安世已吃完了饭菜,便道:“我还有一些事,需交代一二,赵王殿下……是不是对解公……也很……很……”

“呀……”赵王妃心里猛地咯噔了一下。

这结交寻常大臣,跟结交文渊阁大学士的意义可不一样,她下意识地就想要矢口否认。

可随即,定了定神,想到张安世毕竟是锦衣卫出身,这些事,未必瞒得住,便道:“倒是有一些交情,这也是殿下和我说的,外头的事,我一介妇人,也不懂。”

张安世哈哈一笑道:“我若是赵王,一定要请解公出山。”

赵王妃为难地道:“可他是文渊阁大学士啊……殿下何德何能……”

张安世道:“反正这是陛下让赵王殿下点将,但凡有关系的,不点白不点,就算是解公极力不肯去,想尽办法推脱,赵王殿下不也没有损失吗?可万一解公去了呢,解公可是文渊阁大学士,在士林之中,号召力惊人,他若是肯陪驾赵王,这赵王殿下……到了藩地,只怕当地的文学之士,还有当地汉人,一定心生仰慕。”

“这不但对赵王经营藩地有好处,而且啊……解公这人,虽不敢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这朝野,多少人受他的恩惠,被他提拔过?大家都记得他的恩情呢,只要解公去,将来赵王虽远在万里之外,可想来,这朝中也有无数人,为赵王殿下说好话。”

张安世最后情真意切地道:“王妃,这个时候,可不是客气的时候,咱们得为赵王殿下想一想啊!”

张安世的话的确很是在理,赵王妃听得甚是心动。

一个解公,可比千百个大臣要有用。

毕竟是去万里之外,若说她心里不忐忑,那是假的。毕竟这不是闹着玩的,将来赵王要永世在外安家,自然是巴不得能带走什么是什么。

张安世笑着道:“而且我听说,解公也对赵王殿下,倾慕有加。说不准,得知赵王殿下要召他去海外,他心里还欢喜呢!他常常跟身边的人说,自己在文渊阁很辛苦,又负责主持这么多大事,真希望有一日,能够效陶渊明,寻一处桃花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公是高士,不是寻常人,王妃你不可用寻常人的心思猜度他。”

赵王妃点了点头道:“说的有理,此事……我定要和赵王好生说道说道。”

张安世乐了,心满意足地道:“好啦,我吃饱了,王妃,若无其他事,我便告辞了。”

赵王妃便起身,吩咐身边的宦官送一送,又嘱咐道:“以后你要常来,王爷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成行了,什么时候再能回来,只怕难说,大家毕竟是亲戚一场,能走动一次是一次。”

张安世便道:“好,我明日再来探望殿下的伤势。”

说着,便兴致勃勃地出了赵王府。

走出王府大门,张安世心情好极了,他庆幸自己又救人一命,阿弥陀佛!

等过了两日,伊王便获准出宫了。

张安世亲自到午门接了他。

伊王朱见着张安世,便笑嘻嘻地道:“还是你有办法,皇兄总算同意了要让我出镇海外,哈哈……”

张安世道:“那也得看你学业如何,少啰嗦,走吧。”

朱点头,他上了一辆大车。

张安世也钻进来,对他道:“进了官校学堂,不可胡闹,知道了吗?不然我奏请陛下,必少不了你的苦头吃。”

朱涨红了脸:“我乃太祖高皇帝之后,你怎可看不起人?”

张安世却是叮嘱道:“入学的时候,就不是太祖高皇帝之后了,我给你注册的学籍是,京城王姓商贾之后之子,你以后叫王。”

朱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张安世瞪他一眼道:“闭嘴。”

张安世还是很有气势的,朱倒是被震住了,只好道:“噢。”

朱入学,他觉得一切都新鲜。

被人带去了明伦堂,取了自己的学牌,便在这学堂住下。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这里并不如他愿。

学里的规矩很严格,而且因为是插班,唯一的好处就是他毕竟是皇子,所以识文断字的水平不错。

可在这里,要学的却不只是识文断字。

大家都只当他是王,有时他得意起来,说到太祖高皇帝,说到自己的皇兄,顿时便被人侧目。

“王同学,以后不可随意提及陛下,我等称陛下,该叫大宗师。”

“他是师,我便是弟子,这不成了弟子吗?不可,我和他是兄弟。”

于是众人一个个的都对他怒目而视。

朱不以为意,叉着手道:“你们不要不识好歹,我……”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人开始捋袖子。

虽说官校学堂严禁打斗,一经发现,便立即开革。

可像这么侮辱大宗师这般正当的理由,平日里却是打着灯笼都见不着的。

朱还是很会看形势的,立即道:“对不起,我错啦,我不该诋毁宗师。”

朱被孤立了,好在朱最擅长的,就是被孤立的环境,当初建文皇帝在的时候,日子可比这难熬呢!

收到教训后,他很快开始变得低调谦虚起来,骑马时给人牵马,做功课的时候,给人磨墨,蹲茅坑的时候,给人递厕纸……

他融入得很快,不久之后,便将自己真的当做是王了。

…………

夏来春去,天气渐渐地炎热起来,初夏来的时候,大臣们一到了正午,便懒洋洋的,于是多在值房里,小憩片刻。

赵王还活着,这让不少好事之人,又开始生出了兴趣。

据闻陛下对赵王殿下,近日格外的垂青。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虽然旨意还没出,但是朱棣也知道,这个刚刚伤病初愈的儿子,不日就要出海了。

郑和的船队,可能在秋天就会回来,而后休整之后,若无意外,便要继续出航。

到时,就要带着赵王的家当,还有他的卫队,启程往下一站。

这样一别,这父子二人就不知要多久才能再见面了。

是以,朱棣几乎隔三差五,便去赵王府看望赵王。

这一点,百官们都是熟知的。

一下子,这赵王府门庭若市起来。

对于嗅觉敏感的大臣们而言,这可能是一个讯号,意味着,陛下对赵王……可能起了其他念头。

当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可越是不大,反而是烧冷灶的机会。

假若当真成了呢?

解缙正午没有睡,而是此时,搜了许多的书出来,这都是他修文献大成时留意的书,多是一些养心性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