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来了

赵括平静的看着身后。

在自己离开赵国之前,赵王派出的骑士曾拦住了他。

这让赵括的门客们非常的激动,纷纷拿出了宝剑,对准了面前的这些骑士,这些骑士并不是来为难赵括的,他们也不是来训斥赵括的。带头的人是赵布,他带来了赵王的礼物,赵王的书信。在书信里,赵王认真的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他告诉赵括:您的旗帜忘了拿。

除却这旗帜,赵王还送来了不少的东西。

在书信里,赵王说:寡人将要用您的制度来治理赵国,不会再加重百姓的赋税,不会再让他们不断的服役等到您再回到赵王之前,寡人将再也不举办宴席。

赵括轻笑了起来,其实自己在不在赵国,这并不重要,商鞅死了,而他的新法才能继续在秦国推行,如今自己离开了赵国,所以自己的制度才能在赵国得以施行,赵王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制度的好坏,他只是希望变法能在他的掌控下进行。赵括发现,自己离开之后,赵国百姓并不会重新沦入苦海。

这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若是早知道自己离开能让赵人过的更好的生活,那自己早就该离开了。

这个时候,赵括的心里,忽然对后来的一位诗人,杜甫,生出了一种巨大的敬意。因为他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坐在残破的房屋内,感慨天下贫苦的读书人什么时候能得到一座能抵御风雨的高楼,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房屋,他就是在残破的房屋内冻死也是开心的。

此刻,赵括居然觉得,自己似乎能理解杜甫的这种心情,若是自己的离开能让赵人拥有一间可以抵御寒冷的高楼,那自己流亡在外,当然也是开心的,若是天下人都能住进这样的房屋内,开开心心的,自己就是背负骂名,活在谩骂之中,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赵括从自己的思索之中惊醒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赶到了河对岸。

这里是长平,这里是他的归宿。

在河边,站着密密麻麻的秦国士卒,这些士卒恍若刚刚从泥土里挖出了陶俑,他们就那样笔直的站在河边,形成了整齐的队形,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就连他们的战车,也是如此,骏马都不敢乱动。这还是赵括初次在这样近的距离看到秦国的大军,这样的阵型,很是让人震撼。

很难想象,在几千年前的时代里,居然有这样的军队,数万人犹如一人的军队,赵括的那些宾客们,他的弟子们,以及那些还在渡河的百姓们,此刻都是有些震撼的,韩非惊讶的看着这支军队,双眼逐渐明亮了起来,他似乎明白,为什么老师会说秦国是最有可能一王天下的国家。

难怪秦国总是能击败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军队

就在士卒们的最中间,则是站着一个老人,老人身披甲胄,威武不凡,颇有些廉颇将军的风范,老人在几个武士的陪同下,快步走到了赵括的身边,还没有等到赵括行礼,他抢先一步,俯身长拜,用熟练的赵语说道:“寡人拜见武成君。”,这一句寡人,赵括身后的众人顿时就惊呆了,他们狐疑的看着前方俯身行礼的老人,这老头

赵括一愣,连忙上前扶起了他,“秦王年长与我,我不能接受您这样的大礼。”,秦王抬起身,手紧紧的握着赵括的手,根本不愿意松开,眼眶逐渐湿润,他笑着,有些恍惚的说道:“您真的来了寡人没有想到,寡人真的见到您了这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请您上车”,秦王拉着赵括就往马车的方向走去,赵括发现秦王的力气还不小,拉着自己走到了马车的身边,秦王就要扶赵括上车,赵括却是不敢,急忙说道:“请您先上车。”,秦王只是摇着头,脸上满是笑容,赵括无奈的走上了马车,秦王这才跳上了驭者的位置上,却是要亲自为赵括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