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识

“单于,一直本分的敌人忽然发动进攻,这意味着上天的惩罚肯定是因为我们怠慢了祭祀啊。懂得与上天交流的巫说:单于的儿子刚刚出生,就有敌人前来讨伐我们,这代表着不祥,您可以杀了您今年出生的儿子来祭祀上天。”,懂得占卜的巫认真的对单于说道。

头曼听闻,不由得笑了起来,他摇着头,笑着说道:“没有想到,一个没有长出牙齿的孩子,居然还能引发这样的战争?我将您叫来,是为了商谈如何击败我们的敌人,不是为了祭祀神灵,战争和祭祀虽然都很重要,可是要先战争,胜利之后才能祭祀,请您不要忘记这一点。”

“唉,您这个刚出生的儿子冒顿,迟早都会给您带来祸患,这就是上天的告诫”,巫摇着头,叹息着,却没有继续劝说头曼,头曼看向了自己的几个勇士,他认真的说道:“李牧是个强大的敌人,我们不能犯下老单于所犯下的大错,我们要重视他,他刚刚离开城墙,来到草原,如今不能跟他强行交战。”

“我们放弃如今的地盘,边打边退”,头曼刚开口,就有勇士愤怒的说道:“您怎么能不战而逃呢?难道李牧就这么让您害怕吗?”

头曼看都没有看他一眼,继续说道:“我们要消耗他们的粮食,要不断的骚扰他们,让他们没有办法休息,没有时间来拉着他他们的骏马去饮水,等到他们人困马乏,失去粮食,准备返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袭击,将他们全部留在草原上,我很尊重李牧,故而我要将他的头盖骨取下来,做成酒樽,以此表达我最大的敬意。”

这还不是头曼胡说八道,匈奴人与秦人也有共同点,他们都喜欢砍人头,不同的是,秦人砍头是为了军功,而匈奴砍头似乎是因为祭祀,他们不止砍敌人的头,有些时候也会砍自己人的头来祭祀。例如单于死了,他的妻就要被祭祀而他们通常会将那些尊贵的头颅留下来做成酒器,以表示自己的勇武和对对手的敬意。

这个习惯后来被诸多草原民族所继承

头曼单于针对敌人的状态,制定了边打边退的骚扰战术。李牧想要勾引敌人的想法还没有开始就破产了,当赵康和司马尚带着军队来到草原的时候,基本上所遇到的都是匈奴的小股军队,他们靠着自己的骑射本领,迅速袭击,射上几轮箭矢后就迅速逃离赵康和司马尚看着自己的步兵,紧咬着牙,却是无能为力。

他们追不上敌人。

而匈奴的这种骚扰战术完全不给赵康任何的休息时间,无休止的骚扰,严重的影响到了行军速度,还有军队的士气,被动的挨打却不能还手,这实在是让人憋屈不过,赵康和司马尚还是有成果的,一方面,他们沿路攻占了不少的“城池”,或者说是匈奴的集合点。

匈奴在立国之后,就在各地设立城池,他们的城池非常的简陋,并没有高大的城墙,可是有简单的防御措施,通常都是为了防御其他部落联盟的劫掠的,近代出土的很多成果也证明匈奴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迁徙帝国,他们有着固定的疆域,有着明确的疆域分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官吏来治理。

头曼单于不喜欢祭祀,故而他将从各地抓来的奴隶放在这些聚集点,让他们来为匈奴人耕作,以此增加匈奴本身的力量。而在如今,这些简陋的城池大多都是空着的,匈奴人直接舍弃了这里,赵康偶尔也能遇到来不及被遣散的匈奴人,还会遇到逃亡的奴隶,赵康不断的前进。

同时,赵康也通过自己所得到的骏马,组织了一批骑兵,想要对匈奴人的骚扰进行反击。赵康的军队规模很大,也正是因为这样,匈奴人可以从四面八方展开骚扰袭击,赵康为了应对这样的骚扰,将步兵和弓弩手合理的安排,以各部都尉为首,可以不等待命令而进行反击。

赵康将原本凝固的军队分成了无数个小军队,司马尚最初是非常反对的,这样太冒险,很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伤亡,乃至影响如今的战略,可是在赵康执意下达命令后,情况就有所好转了。当匈奴骑兵奔驰而来,准备射箭的时候,秦国的都尉就急忙下令,步兵高高举起盾牌,弓弩手急忙射箭,几个都尉相互配合,一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