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

不过,赵括在上书里,也是将自己的想法给提了出来,包括国家氛围,民族精神,道德教化之类的,这似乎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乎秦王就叫来了群臣,开始商讨所谓的三老制,秦王刚刚开口,李斯便激动的站起身来。因为李斯脑海里同样有着这样的想法,与赵括不同的是,他是希望能在县里施行三老制,让地方有名望的人帮助官吏们治政。

这是为了打消百姓们对秦国的抵触,通过这些有名望的人的帮助建立秦国对地方的控制。

赵括想的更多,他是直接想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乡里之中,让他们承担道德教化的职责,不只是负责协助官吏,还有着更大的权力,解决邻里纠纷,承担祭祀,安葬等事务李斯开口说道:“三晋之地,因为刚刚被统一,故而心里存在着抵触,我们的官吏也并不充足,如果直接征当地有道德有名望,认同秦国的老者来推广教化,这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哪怕只是让他们教化百姓,让他们归心秦国,减少他们心里的抵触这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赞同武成侯的观点!”

秦王点了点头,的确是如此,大一统后最难的问题就是这个归属感,若是推行三老制,选择那些影响力巨大,心向秦国的人来帮着安抚地方,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可是也有人表示了反对,反对的原因还是三老制会影响官吏的工作,百姓们怎么能自己管自己呢?他们来解决乡里纠纷,那不是违背了律法吗?

说到律法这个问题,众人就看向了韩非。

韩非皱着眉头,似乎正在思索着什么,在众人的凝视下,他站起身来,“我先前所提到的教化和普法的关系,大概只有老师这样的人才能发现吧,我搜集了最近这些犯罪的人,我发现他们并非是不懂律法,越是明白律法的人,越是喜欢钻律法的空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我所想要说的是,知不知道律法和犯罪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跟犯罪关系最大的,反而是道德感,有道德的人知道是非,哪怕目不识丁,也能友善的对待他人,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在恶狼的面前丢下一块肉,反复的告诉他不要去吃,恶狼还是会扑上来吃掉,而在牛羊的面前丢下肉,它绝对不会靠近我们要做的不是反复劝说恶狼不该吃肉,而是将恶狼还没有成长为恶狼的时候将它变成牛羊。”,韩非诠释了赵括的道德教化理论,随即说道:“故而我是赞同的。”

“让地方有名望的人来承担一定的义务,减少恶狼的数量,这当然是好事。”

法家的韩非都这么说,那其余众人当然就不敢再多说什么,秦王也就正式通过了三老制和孝悌制地方出现了一个新的官职,不,他们不是官吏,是出现了一批百姓,他们都是当地有道德有名望的老者,同时,必须是亲近秦国,认可秦王的,他们负责来教化百姓,协助官府来赏赐有道德的人。

秦国忽然的转变,使得天下瞩目,而大批的儒者,却开始疯狂的涌进秦国。

儒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提倡了数百年的治国理念,居然在以暴虐蛮横而闻名的秦国得到实现。

s:昨天写着写着,左眼忽然开始疼,看东西模糊不清,我就不敢再写了,可能是看电脑太久了,今天开始戴眼镜码字。